kevinyao0901 e2326cfc2e | hace 1 mes | ||
---|---|---|---|
Report/png | 删除 | hace 1 mes | |
benchmarks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cmake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db | 删除 | hace 1 mes | |
doc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helpers/memenv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include/leveldb | 删除 | hace 1 mes | |
issues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port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table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test | 删除 | hace 1 mes | |
third_party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util | 删除 | hace 2 meses | |
.clang-format | hace 2 meses | ||
.gitignore | hace 1 mes | ||
.gitmodules | hace 2 meses | ||
AUTHORS | hace 2 meses | ||
CMakeLists.txt | hace 1 mes | ||
CONTRIBUTING.md | hace 2 meses | ||
LICENSE | hace 2 meses | ||
NEWS | hace 2 meses | ||
README.md | hace 1 mes | ||
TODO | hace 2 meses |
在 LevelDB 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一个支持二级索引的功能,优化特定字段的查询效率。通过此功能,用户能够根据字段值高效地检索对应的数据记录,而不需要遍历整个数据库。
LevelDB
是一个高性能、轻量级的键值存储引擎,但其查询能力仅限于主键。在许多应用场景中,需要支持基于非主键字段的高效查询(例如按用户 ID 或类别查询数据)。因此,设计并实现二级索引系统,为 LevelDB 增强多字段查询能力,成为一个核心需求。
二级索引是一种额外的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某些特定字段的查询。在 LevelDB 中,键值对的存储是以 key:value
的形式。通过创建二级索引,我们将目标字段的值与原始 key
建立映射关系,存储在独立的索引数据库中,从而支持基于字段值的快速查询。
例如,原始数据如下:
k_1 : name:Customer#000000001|address:IVhzIApeRb|phone:25-989-741-2988
k_2 : name:Customer#000000002|address:XSTf4,NCwDVaW|phone:23-768-687-3665
k_3 : name:Customer#000000001|address:MG9kdTD2WBHm|phone:11-719-748-3364
为字段 name
创建索引后,索引数据库中的条目如下:
name:Customer#000000001-k_1 : k_1
name:Customer#000000001-k_3 : k_3
name:Customer#000000002-k_2 : k_2
LevelDB
二级索引设计思路在 ·LevelDB· 的基础上扩展,补充并实现以下组件:
主数据库(DBImpl):
存储用户原始数据的键值对,提供 Put
、Delete
和 Get
方法。
**二级索引数据库(indexDb_)**:
专门存储索引数据,键为 fieldName:fieldValue
,值为主数据库中对应的主键。
主数据库键格式:
使用字符串表示,例如:userID:123|name:JohnDoe
,包含多个字段。
索引键格式:
例如:userID:123
,方便通过字段值快速查询。
映射关系:
二级索引数据库的值存储主数据库的主键,用于指向完整数据记录。
fieldWithIndex_
:一个集合,用于管理需要创建索引的字段,支持动态增删。以下是主数据库和二级索引数据库的逻辑关系示意图:
lessCopy code 主数据库 (DBImpl)
+-------------------------------------------------------+
| key | value |
+-------+-----------------------------------------------+
| k_1 | name:Customer#000000001|address:IVhzIApeRb|.. |
| k_2 | name:Customer#000000002|address:XSTf4,NCwDVaW |
+-------+-----------------------------------------------+
二级索引数据库 (indexDb_)
+----------------------------------------+-------------+
| indexKey | indexValue |
+----------------------------------------+-------------+
| name:Customer#000000001-k_1 | k_1 |
| name:Customer#000000001-k_3 | k_3 |
| name:Customer#000000002-k_2 | k_2 |
+----------------------------------------+-------------+
数据关联关系
主数据库 <-------------> 二级索引数据库
(key) 映射到字段值 (fieldName:fieldValue)
Put
)Put
将数据插入到主数据库。关键点:
Delete
)Delete
从主数据库删除数据。关键点:
CreateIndex(fieldName)
,用于动态为字段创建索引:
fieldWithIndex_
集合。DeleteIndex(fieldName)
,用于动态删除字段索引:
fieldWithIndex_
集合中移除字段名。WriteBatch
封装多个操作(如 Put
和 Delete
)。Put
操作,删除已插入的数据。Delete
操作,恢复已删除的数据。这套设计在功能性、一致性和性能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能够为 LevelDB 提供高效、灵活的二级索引支持,同时保持其原有的高性能特性。
在 LevelDB 的核心类 DBImpl
中,增加了对二级索引的支持,包括:
fieldWithIndex_
保存所有已经创建索引的字段名。indexDb_
管理二级索引数据库。class DBImpl : public DB {
private:
std::vector<std::string> fieldWithIndex_; // 已创建索引的字段列表
leveldb::DB* indexDb_; // 存储二级索引的数据库
};
在 DBImpl
中实现 CreateIndexOnField
方法,用于对指定字段创建二级索引:
"fieldName:field_value-key"
,值为原始数据的键。Status DBImpl::CreateIndexOnField(const std::string& fieldName) {
// 检查字段是否已创建索引
for (const auto& field : fieldWithIndex_) {
if (field == fieldName) {
return Status::InvalidArgument("Index already exists for this field");
}
}
// 添加到已创建索引的字段列表
fieldWithIndex_.push_back(fieldName);
// 遍历主数据库,解析字段值并写入索引数据库
leveldb::ReadOptions read_options;
leveldb::Iterator* it = this->NewIterator(read_options);
for (it->SeekToFirst(); it->Valid(); it->Next()) {
std::string key = it->key().ToString();
std::string value = it->value().ToString();
// 提取字段值
size_t field_pos = value.find(fieldName + ":");
if (field_pos != std::string::npos) {
size_t value_start = field_pos + fieldName.size() + 1;
size_t value_end = value.find("|", value_start);
if (value_end == std::string::npos) value_end = value.size();
std::string field_value = value.substr(value_start, value_end - value_start);
std::string index_key = fieldName + ":" + field_value;
// 在索引数据库中创建条目
leveldb::Status s = indexDb_->Put(WriteOptions(), Slice(index_key), Slice(key));
if (!s.ok()) {
delete it;
return s;
}
}
}
delete it;
return Status::OK();
}
在查询二级索引时,我们不再使用遍历所有索引的方式,而是直接利用 Get
方法根据索引键查找对应的值。这种方法避免了遍历所有索引的开销,提高了查询效率。
// 查询通过字段名索引的所有值
std::vector<std::string> DBImpl::QueryByIndex(const std::string& fieldName) {
std::vector<std::string> results;
leveldb::ReadOptions read_options;
// 直接通过 Get 方法查找与 fieldName 相关的索引
std::string indexKey = fieldName; // fieldName 就是索引键
std::string value;
Status s = indexDb_->Get(read_options, Slice(indexKey), &value);
// 如果成功找到对应的值,将其加入结果中
if (s.ok()) {
results.push_back(value);
} else if (s.IsNotFound()) {
// 如果没有找到,返回空结果
std::cerr << "Index key not found: " << indexKey << std::endl;
} else {
// 处理其他错误
std::cerr << "Error querying index: " << s.ToString() << std::endl;
}
return results;
}
Get
查询:直接通过 Get
方法查找 indexDb_
中与 fieldName
对应的索引键。这样我们避免了遍历整个索引数据库,直接根据给定的键获取对应的值,查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查询逻辑:我们使用 fieldName
作为索引键,执行查询操作。如果查询成功,我们将返回的值(即主数据库的键)添加到结果集中。如果查询失败(例如索引键不存在),我们会输出相应的错误信息。
结果处理:如果查询成功,返回的值将作为结果添加到返回的 vector
中;如果查询失败,系统会输出相应的错误信息,确保在查询操作中的透明度和可维护性。
Get
方法,我们不再需要遍历所有索引,这大大提升了查询的效率。Get
调用,代码更加简洁易懂,减少了不必要的复杂性。Get
查询,直接从索引数据库中获取与特定字段名相关的索引值,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优化了二级索引的查询方法,提高了系统在处理索引查询时的性能,并且保证了查询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 DBImpl
中实现 DeleteIndex
方法,通过目标字段名移除对应的所有索引条目:
fieldWithIndex_
中移除字段。fieldName:
开头的条目。Status DBImpl::DeleteIndex(const std::string& fieldName) {
auto it = std::find(fieldWithIndex_.begin(), fieldWithIndex_.end(), fieldName);
if (it == fieldWithIndex_.end()) {
return Status::NotFound("Index not found for this field");
}
// 从已创建索引列表中移除字段
fieldWithIndex_.erase(it);
// 遍历索引数据库,删除相关条目
leveldb::ReadOptions read_options;
leveldb::Iterator* it_index = indexDb_->NewIterator(read_options);
for (it_index->SeekToFirst(); it_index->Valid(); it_index->Next()) {
std::string index_key = it_index->key().ToString();
if (index_key.find(fieldName + ":") == 0) {
Status s = indexDb_->Delete(WriteOptions(), Slice(index_key));
if (!s.ok()) {
delete it_index;
return s;
}
}
}
delete it_index;
return Status::OK();
}
Put
和 Delete
方法的内容以下是实验报告中对 Put
和 Delete
方法的描述,以及如何通过事务和回滚机制实现数据插入与删除的原子性。
Put
方法描述Put
方法用于向主数据库和二级索引数据库中插入或更新数据。其关键步骤如下:
fieldWithIndex_
),从新值中提取字段对应的索引键和值,并将索引插入到二级索引数据库。关键代码:
Status DBImpl::Put(const WriteOptions& o, const Slice& key, const Slice& val) {
...
// 在主数据库写入新数据
batch.Put(key, val);
// 遍历字段并更新索引
for (const auto& field : fieldWithIndex_) {
...
indexBatch.Put(Slice(indexKey), Slice(indexValue));
}
// 提交主数据库事务
s = this->Write(o, &batch);
if (!s.ok()) {
return s;
}
// 提交二级索引数据库事务
s = indexDb_->Write(o, &indexBatch);
if (!s.ok()) {
// 如果二级索引写入失败,回滚主数据库写入
for (const auto& insertedKey : keysInserted) {
batch.Delete(insertedKey);
}
this->Write(o, &batch);
return s;
}
...
}
Delete
方法描述Delete
方法用于从主数据库和二级索引数据库中删除数据。其关键步骤如下:
关键代码:
Status DBImpl::Delete(const WriteOptions& options, const Slice& key) {
...
// 从主数据库删除目标键
batch.Delete(key);
// 遍历字段并删除索引
for (const auto& field : fieldWithIndex_) {
...
indexBatch.Delete(Slice(indexKey));
}
// 提交主数据库事务
s = this->Write(options, &batch);
if (!s.ok()) {
return s;
}
// 提交二级索引数据库事务
s = indexDb_->Write(options, &indexBatch);
if (!s.ok()) {
// 如果二级索引删除失败,回滚主数据库删除
if (!originalValue.empty()) {
batch.Put(key, originalValue);
} else {
batch.Put(key, "");
}
this->Write(options, &batch);
return s;
}
...
}
通过以下策略确保数据插入与删除操作的原子性:
WriteBatch
封装,并在提交前记录必要的数据以支持回滚。这种设计确保了主数据库和二级索引数据库的一致性,即便在部分写入或删除操作失败的情况下,仍能通过回滚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原子性。
单元测试:
k_1 : name:Customer#000000001|address:IVhzIApeRb|phone:25-989-741-2988
k_2 : name:Customer#000000002|address:XSTf4,NCwDVaW|phone:23-768-687-3665
CreateIndexOnField("name")
,索引数据库生成条目:
name:Customer#000000001-k_1 : k_1
name:Customer#000000002-k_2 : k_2
QueryByIndex("name:Customer#000000001")
,返回 ["k_1"]
。DeleteIndex("name")
,移除所有 name:
开头的索引条目。测试结果:
性能测试:
这个时间(516356 微秒,约 516 毫秒)看起来是合理的,特别是对于 100001 条记录的插入操作。如果数据插入过程没有特别复杂的计算或操作,这个时间应该是正常的,除非硬件性能或其他因素导致延迟。
这个时间是查询在没有索引的情况下执行的时间。106719 微秒(大约 107 毫秒)对于没有索引的查询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在数据量较大时。如果数据库没有索引,查找所有相关条目会比较耗时。
这个时间(596677 微秒,约 597 毫秒)对于创建索引来说是正常的,尤其是在插入了大量数据后。如果数据量非常大,索引创建时间可能会显得稍长。通常情况下,创建索引的时间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大。
这个时间(68 微秒)非常短,几乎可以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化结果。通常,索引查询比没有索引时要快得多,因为它避免了全表扫描。因此,这个时间是非常正常且预期的,说明索引大大加速了查询。
这里显示索引查询找到了 1 个键。是正常的, name=Customer#10000
应该返回 1 条记录。
Compactions
Level Files Size(MB) Time(sec) Read(MB) Write(MB)
--------------------------------------------------
0 2 6 0 0 7
1 5 8 0 16 7
这些信息表明数据库的压缩(Compaction)过程。Level 0
和 Level 1
显示了数据库的文件数和大小。此部分数据正常,意味着数据库在处理数据时有一些 I/O 操作和文件整理。
删除索引的时间(605850 微秒,约 606 毫秒)比创建索引的时间稍长。这个时间是合理的,删除索引通常会涉及到重新整理数据结构和清理索引文件,因此可能比创建索引稍慢。
benchmark运行结果总结:
整体来看,输出结果是正常的:
**indexDb_**
的递归调用?在实现 Put
和 Delete
方法时,由于 indexDb_
也调用了 DBImpl
的方法,可能导致递归调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 indexDb_
内部操作时仍会试图更新索引。
在 Put
和 Delete
方法中,添加检查逻辑。如果当前对象是 indexDb_
,则仅对主数据库进行操作,而不再更新索引。例如:
if (indexDb_ != nullptr) {
// 仅更新主数据库的事务
} else {
// 更新索引
}
在二级索引更新失败时,需要确保主数据库的修改也能回滚,以保持数据一致性。
使用 WriteBatch
记录每次操作。在二级索引更新失败后,通过读取原始值或删除新插入的键,恢复主数据库的状态。示例代码如下:
if (!s.ok()) {
for (const auto& insertedKey : keysInserted) {
if (!originalValue.empty()) {
batch.Put(insertedKey, Slice(originalValue));
} else {
batch.Delete(insertedKey);
}
}
this->Write(o, &batch); // 执行回滚
}
如果需要为多个字段动态创建和删除索引,可能导致额外的开销以及管理复杂性。
fieldWithIndex_
字段集中管理所有需要创建索引的字段。**Put**
和 **Delete**
方法如何确保原子性?在更新主数据库和二级索引时,如果某一步骤失败,可能导致不一致。
通过事务 (WriteBatch
) 确保多个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回滚。例如:
s = this->Write(o, &batch);
if (!s.ok()) {
return s; // 确保写入失败时停止后续操作
}
s = indexDb_->Write(o, &indexBatch);
if (!s.ok()) {
// 回滚主数据库操作
}
通过以上方案,有效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实验通过在 DBImpl
中集成索引管理功能,实现了对二级索引的创建、查询和删除。二级索引数据存储在独立的 indexDb_
中,通过高效的键值映射提升了字段值查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