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分工与顺序
👤 第一位同学:主平台 + 系统概述 + 打包部署(10分钟)
关键词:项目背景、主平台手势控制、语音识别、音乐/PPT切换、系统集成部署
内容安排:
- 项目开场介绍(通俗易懂地解释WaveControl的目标和现实场景)
- 主平台功能讲解(手势控制光标、点击、滚动,语音控制,音乐播放控制)
- PPT远程控制功能(重点讲:用手机当摄像头控制PPT翻页,远程演讲)
- 系统打包部署与分发说明(如何打包系统,跨平台部署调试,整合各模块)
🧠 亮点强调:
- 举手暂停视频、切换音乐/幻灯片,展示“非接触”操作的流畅与便捷
- 从前端到后端整合部署,整体系统的完成度
🎯 适合讲这个部分的人:
- 对整体项目比较熟悉,能够讲背景、整体目标与流程,善于“串场”和逻辑清晰表达
👤 第二位同学:手语通 WaveSign 平台(10分钟)
关键词:听障用户、课程评分、社区互动、日程提醒、生活服务
内容安排:
- WaveSign 平台定位介绍(为什么做手语通?服务哪些人?)
- 核心功能模块讲解(教学评分系统、课程地图、互动社区、任务日程、生活推荐)
- 技术实现概览(MediaPipe评分、卡片练习、Django用户系统、SQLite存储)
- 典型测试用例分享(如打分机制、任务提醒、社区发帖)
🧠 亮点强调:
- 现实意义突出,为特殊群体提供系统化学习支持
- 功能丰富且人性化,强调“完整性”和“易用性”
🎯 适合讲这个部分的人:
- 熟悉WaveSign的结构和代码逻辑,能理解用户交互流程,表达富有温度和细节
👤 第三位同学:虚拟游戏控制 + 技术测试亮点(10分钟)
关键词:虚拟手柄、手势控制赛车游戏、低帧率测试、识别优化、OpenCV反馈
内容安排:
- 游戏控制模块介绍(手势加速、刹车、转弯等)
- 技术实现细节(MediaPipe + vgamepad + XInput,Kalman滤波去抖动)
- 测试模块介绍(test.py / gesture_detector.py 模块逻辑)
- 实际演示或图像反馈介绍(如何实时显示状态,如何评估准确率)
- 识别抖动/低帧率性能优化分享
🧠 亮点强调:
- 技术含量高,沉浸感强,展示非接触游戏控制的创新与挑战
- 识别准确率优化思路,展示工程能力
🎯 适合讲这个部分的人:
衔接语设计
👤 第一位同学 → 第二位同学
从主平台/PPT控制过渡到 WaveSign 手语通平台
“…WaveControl的起点,是用手势和语音解决‘不方便动手’的问题;
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技术的尽头,不该只是便捷,更应该是温度。
所以,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特别的群体——听障人群。
我们想用代码,去缩短他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请跟随XXX同学,走进我们最有温度的功能模块:WaveSign 手语通。”
👤 第二位同学 → 第三位同学
从手语通过渡到游戏控制模块
“…从手语教学到社区交流,我们努力让WaveControl承载起‘被看见’的力量。
但这还不够——我们也想挑战技术的极限,拓展交互的边界。
于是,我们将摄像头变成方向盘,把手势变成引擎,
完成了WaveControl最硬核的一次变身。
现在,请和XXX同学一起,看看我们如何操控虚拟方向盘,就能在赛车世界里风驰电掣。”
👤 第三位同学 → 收尾总结(结束语由他或第一个同学负责)
“…我们从主控平台开始,从PPT到游戏,从手语学习到社区互动,WaveControl 一步步走来,完成了从实用工具到交互平台的蜕变。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与机器之间的距离,再近一点、再自然一点。
这就是我们的WaveControl —— 举手即控,有效、有趣、有温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