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系统
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26 lines
121 KiB

近日,第25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简称“广州艺博会”)在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出包括当代艺术、经典艺术等多种艺术门类,涵盖油画、国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黄永玉、许鸿飞等名家作品亮相。“艺术风向·领航未来”,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24届,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第25届广州艺博会被列入“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之一和2020年广州文交会系列活动之一。本届广州艺博会展区超过2万平方米,分为“国际与当代”“经典·传承”“国学·印记”“知名策展人”“学院艺术力量”“创享未来”“文化瑰宝”7大主题单元,通过经典与新锐的勾兑、传统与当代的碰撞、历史与当下的融合,全面展示一场高品质、国际范的艺术博览盛会。艺博会还展出近现代名家罕见巨幅力作,包括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这批艺术家作为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的亲历者、传承者、推动者,作品呈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发展线索和大家风貌。“黄永玉主题大展”以故事叙述角度勾勒出黄老的艺术创作风貌,是本届广州艺博会重点呈现的一场展览。其中,版画作品《花城》尤为特别,这是20世纪60年代黄老先生在广州创作的一幅作品,从俯瞰的角度出发,以花城为背景、以木为载体,将当时的花城风貌定格在画中,实现艺术永流传。本届广州艺博会在交织与互鉴中打造艺术与城市文化、与人文生活的共振场域,也见证着一大批勇立潮头的艺术家们在艺术领域推陈出新,让广州艺博会的品位更加彰显。在许鸿飞雕塑作品展区,伴随着小提琴演奏的乐声,人们认真地观看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包括专为本届艺博会创作的新作品。墙上是他走遍世界20多个国家举办40站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的海报,集中展现了他从事雕塑艺术二十余年的丰硕成果。在展馆外面,许鸿飞于第39站世界巡展时期为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创作的雕塑作品《突破》动感十足,为艺博会的进取精神代言,这也是一项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典范,是国际艺术博览会举办的初衷。(石磨坊)。
12月16日,上海市美术馆展览季活动开幕了。本次展览季活动将贯穿元旦、春节假期,持续至2021年3月。本次活动将联动全市16个区的89家美术馆,推出六大主题120多项展览全民共享,其中免费展达70余项,新展近40项。这么多的展览该如何选择?来看看小编为你准备的推荐,以及同样值得一看的近期演出预告!艺术展1.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展览在“生命”、“爱”、“忧虑”、“呐喊”、“故乡”等5个主题板块中展出从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画创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绘画作品总计53件(6件油画及47件版画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其中包括珍贵的1895年石版画,蒙克唯一手工上色版的《呐喊》。时间:2020.09.25-2021.01.03每天10:00-18:00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2.水墨缘——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一)海派美术作为独特的艺术资源,正在于其以“新兴艺术策源地”的影响力贡献于中国美术。展览将为观众呈现独特而恢宏的学术视野,叙述海派艺术的“中国故事”。本届展览推出卓有影响力的八位名家,中西各半,呈现独特的美术史叙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语境。时间:2020.08.01-2020.12.31周二至周日10:00-18:00地点:中华艺术宫33米层展厅门票免费3.公园前202号:汉风美学新媒体艺术展展览溯洄公元前202年,突破性地以汉文化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史无前例地将汉风美学融入其中,通过光影、装置、空间带来多维度感官享受。观者可以置身其中与两千年前的文化无缝对话,感受、凝视、探寻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共鸣,让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碰撞出强烈的火花。时间:2020.12.18-2021.3.7周二至周日10:00-18:00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7、8号厅4.WAVELENGTH:新黄金时代《WAVELENGTH:新黄金时代》由英国新波普艺术家菲利浦·考尔伯特和加拿大街头艺术家特雷弗·安德鲁以“双个展”的形式呈现。展览是2018年《出厂设置》主创团队WAVELENGTH又一力作。时间:2020.11.08-2021.03.14周二至周日10:00-18:00地点:艺仓美术馆戏剧1.话剧《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被老舍先生自认为“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导演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几乎把半个多世纪前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复原到舞台上,生动地展现老舍先生笔下的这一部浩繁的“平民史诗”。时间:2020.12.19-2020.12.2019:30地点:上海保利大剧院·大剧场2.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自1892年首演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至今已有128年。在上海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版的《胡桃夹子》中,英国著名编导德里克·迪恩创新性地加入了亦幻亦真的魔术表演,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魔法王国的距离。时间:2020.12.2319:152020.12.2419:152020.12.2519:152020.12.2614:00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音乐会1.《蓝色多瑙河》世界经典名曲交响音乐会《蓝色多瑙河》创作于1867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本场音乐会以“蓝色多瑙河”为主题,同时也收录了众多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为代表的世界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不同风格,多具魅力的音乐旋律将沁入到每位观众的心田中。时间:2020.12.2019:30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2.【上交室内乐5】印象钢琴三重奏演绎贝多芬与舒曼贝多芬在创造力高峰时期留下的《D大调钢琴三重奏》,获得“鬼魂”这一绰号的原因在于其写法诡异、音响阴暗的慢乐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舒曼唯一一部钢琴四重奏,作于俗称“室内乐之年”的1842年。作曲家以他尊崇的古典形式写作,同时又使音乐中的浪漫主义不受束缚。本场音乐会将由上交的小提琴黄娜、大提琴陈少俊,以及著名青年钢琴薛颖佳共同演绎贝多芬和舒曼的经典曲目。时间:2020.12.2520:00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央视网消息:昨天(11月28日),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本届艺博会通过线上展览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艺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本届艺博会以“艺术让城市更时尚”为主题,包括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的展示交易、“艺术让生活更美好”高峰论坛、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推介与招生咨询等活动。在现场展区,一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谱曲和演唱的软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线上“云端”看展也是本届艺博会的一大亮点,共开设九大板块,观众们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国艺术博览会”,进入云展厅,就能体验线上看展。本届艺博会通过云平台虚拟展示、活动直播、商贸洽谈、专题策划报道等方式和技术手段,形成全年线上看展示、宣传推广和交易合作等新型展览和服务模式,11月28日至30日之间集中在线上举行。其中,28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线下活动。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媒体上这样描述未来的学校美育:应该要教会学生美育的基本知识,教会他们去欣赏和体验美、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同时要教会他们专项的、专门的艺术特长。中学美育的现状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引导中学生培养艺术爱好、学会欣赏和体验美?带着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了一些中学。有20多年高中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上海市进才中学美术教师张玉林告诉记者,从国家目前推行的课程标准来看,当前时期是中小学艺术课程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时期,并且国家未来还会进一步重视艺术教育,提倡丰富的艺术内容和综合素养的艺术学习。艺术课是怎样变有趣的因为小时候学习过钢琴和唱歌,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三学生石中玉非常喜爱音乐课。这学期的音乐课讲到电影配乐方面的内容,老师放了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片段。“第一次放,去掉了音乐,让我觉得杰克船长动作有点滑稽,像一个小丑式的人物;而带着背景音乐,就显得他慷慨激昂、侠肝义胆。这种对比说明音乐对电影剧情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小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却没有这么深的感受”。石中玉的同学王曦平很喜欢学校的艺术课和艺术类社团。她告诉记者,高一、高二每周一节艺术课,高三每两周一节艺术课,虽然课时不多,但内容多样。她在高一的音乐课上了解了音乐剧,还因为在课上看了综艺节目《声入人心》而喜欢上这门艺术;同学们还会排练表演集体舞节目、参加10月歌会;高二美术课结合学校“服装秀”活动,同学们学习了各个国家的服装文化,并一起动手设计、制作、展示服装;英语课文中有《歌剧魅影》,她就和同学们在“课本剧”活动中编排演出了这个剧目,很受欢迎。进才中学的艺术课现状,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升的一个例子。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近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特长。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艺术课堂是怎样变有趣的?张玉林介绍,学校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对初中时不太接触得到、但与生活关联更大的新型融合艺术感兴趣。进才中学的艺术课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书法、服装设计等内容,“兼顾学生兴趣、提供更多选择,这是打开艺术教育局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以下简称“罗店中学”)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这所郊区中学几十年来以“艺术见长,尚美成人”为特色,不但有闻名全上海的学生管乐团,近年来还在基础艺术课之外开设了18门“大艺术课”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大多与罗店当地民俗有关,包括版画、花灯、彩泥、戏曲、书法、篆刻、管乐等。而学校开设这些课程,既不为升学考试,也不采用分数来评价,只希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开设如此多种类的艺术课,既依靠学校的硬件配备,也离不开“卧虎藏龙”的教师群体。罗店中学校团委书记、音乐教师王雅婷介绍,学校的书法教师金爱华过去是初中部的政治教师,兼职教授硬笔、软笔书法课,最近才转为专职艺术教师;化学老师擅长篆刻;物理老师的木工很厉害;而她本人在教音乐课的同时,还开设了电子钢琴选修课。此外,学校还以外聘方式邀请校外专家进校授课。“艺术的门类很多,很多课都可以上成艺术课,比如利用化学课的知识制作手工皂,那也是艺术品。”王雅婷说,学校的考虑是,尽可能让同学们在各个领域上有所发展,“大艺术课”和其他学科相结合,体现艺术的概念。张玉林认为,“多样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是值得借鉴的艺术课教学思路,而提倡跨学科学习、锻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目前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大方向。艺术课可以从零基础学起进入高中以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的陈彦连续3个学期在学校“大艺术课”中选修了版画课。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的她,虽然过去没有在课外学过绘画,但立刻喜欢上了版画这种“小众”艺术。“版画的整个制作过程都很有意思。”陈彦说,“首先画草稿,然后刻版、印版,每个步骤都需要很有耐心,一旦出错就无法进行下一步了。”陈彦的版画课老师金云华告诉记者,选这门课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零基础”,“版画和许多绘画类型不一样,过程复杂、耗时长,学生一学期只能完成一两幅画,很能锻炼耐心。”有的零基础的孩子学完课程后,作品在上海市学生绘画作品比赛中拿到一等奖。现在,这门课还拍摄制作成了慕课、出版了教材,上海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今年初三的何俊妍曾觉得自己肢体不太协调。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后,她发现学校开设的舞蹈课不但不难,还很好玩儿。上第一节舞蹈课之前,何俊妍有点紧张,她想象自己会是班上表现最差、被老师批评的那一个。但事实完全相反:老师教的动作并不难,而且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如果自己跳不好,还会得到老师特别的照顾和指导,一旦有进步,老师就会鼓励。何俊妍觉得,学习舞蹈给自己带来很多正面的东西。最直观的是,她发现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变强了。上闵外的舞蹈课属于“舞向未来”公益性舞蹈教育普及项目。2011年,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陈白桦领军人才工作室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等机构共同在闵行区普通中小学开展的艺术教育实验,目前已有万余名师生参与。上闵外的舞蹈教师何琳是舞蹈专业出身,她说,“舞向未来”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专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不看学生的外形条件、是否有基本功;教学内容涉及多种舞蹈门类;“旋转教室”的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在第一排,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姓名、习惯、性格;采用大量随机变化的钢琴伴奏和手势、击掌等方式,尽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等。“舞向未来”项目执行人阮晨介绍,“舞向未来”面向所有零基础的孩子,无论高矮胖瘦、相貌如何都可以在舞蹈学习中获得自信与快乐,锻炼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协作等品质,从而提升整体素养。“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何琳教高中生比较多,感到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或学业等原因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但通过舞蹈课,能明显感觉到他(她)们性格变得开朗、外向,脸上有光亮了;在舞蹈课上取得成就感的同时,也更有动力在主课上用功,整个人更积极主动了。“我们的舞蹈教学理念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中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希望通过舞蹈教育去改变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她说。今年初三的苏逸飞过去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太会表达的人。初中以后开始接触舞蹈,感觉舞蹈帮他找到了自信,变得比以前更会表达了,愿意主动去跟别人交流。和同学们一起练习舞蹈,从不熟悉动作到慢慢练熟的过程,再到舞台上表演完,让他“会有成就感、自豪感,还有跟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的喜悦”。高中生家长周女士喜欢音乐,平时关注艺术教育。她说,有种观念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通过音乐、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如果成年了再去学习,就错失了这个机会。即使仅将艺术作为爱好,唱歌、演奏乐器也是舒缓情绪、表达情感的很好方式。石中玉这样形容艺术给自己带来的改变:以前难过时,可能只会捶床板,而现在可以唱一首歌;以前开心的时候只会笑着走过台阶,而现在可以用美声高唱《我的太阳》。“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把人生当成一种艺术去创作。我们度过每一天也可以是书写艺术的过程,或许没什么规范,但一定是一种值得去塑造的艺术”。这也是王雅婷和她的同事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艺术课的宗旨就是让同学们学得快乐、获得审美体验,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在采访中,一位喜欢艺术课的高三同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艺术是一种很玄的感觉,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和人伴生的东西。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可以单独习得的,但艺术和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但也存在学生、家长不重视艺术课的情况。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三学生王曦平对小范围高中生群体调研发现,不少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理念,或者只要求孩子参加艺术培训,而非主动引导其爱上艺术;有的同学则对学校艺术课不屑一顾,认为“都高三了还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课”。“关注美育,会让个人和社会都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对美的追求;美育让青少年得到艺术陶冶和精神升华,能让人享受终身。”张玉林老师说。正如王登峰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中小学的音乐、美术或者综合艺术课程,要真正让学生能够体验美、认识美、展示美,掌握基本的知识、艺术特长和专项的艺术特长,同时未来又能够创造美,“这是我们教学改革要实现的目标。明确界定这一点,就是我们美育教学改革巨大的进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北京教育考试院昨天发布“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摘要)”,明确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校考合格证发放数量,各专业确定的校考合格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去年比例,不得超过该专业上一年度录取人数的4倍。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艺术学门类”下设的各专业,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的各专业和“民族文化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统称为艺术类专业。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要参加文化课和专业课考试。其中,专业考试分为统考和校考: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其他艺术类专业由有关招生院校自行(或联合)组织考试。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市2021年将不为京外院校提供在京校考考点,京外院校不得在京组织校考。艺术类考生要按全市统一规定的本、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和要求进行网上志愿填报。统考艺术类志愿设置为两个批次,分别为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和专科(高职)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分为A、B两个阶段,依次录取。A段为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设置2个顺序志愿,不设置征集志愿。B段为除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段以外的,美术类使用美术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以及非美术类使用校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其中,美术类院校(专业)设置8个平行志愿,非美术类院校(专业)设置2个顺序志愿。如有院校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将进行征集志愿录取。其中,美术类院校(专业)设置5个平行志愿,非美术类院校(专业)设置2个顺序志愿。值得注意的是,本科提前批艺术类与本科提前批普通类录取同期进行,考生不能兼报;但艺术类考生可以兼报除本科提前批以外的志愿。相关新闻听力及言语障碍考生持证件可免试2021年初中英语听说机考本报讯(记者李祺瑶)为了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学生享有同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为残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市教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听力及言语障碍考生参加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计算机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发的《北京通·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以下统称“残疾人证”)的听力、言语残疾考生或听力言语多重残疾考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可不参加英语听说机考,听说部分按满分计入英语成绩。因各种原因存在言语障碍且无残疾人证的考生,持各区残联指定的言语残疾鉴定医院开具的言语障碍证明,报区考试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参加英语听说机考中“听后选择”和“听后记录”题型的考试,并按实际作答给分,除此以外涉及口语部分成绩计0分。听力及言语障碍考生应在当次英语听说机考前30天向区考试部门提出免试或参加听力部分考试的申请。具体办法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各类学校均应按规定录取符合录取条件的听力及言语残疾学生,职业类学校对听力或言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录取时按照规定的体检标准执行。市教委要求,各区要高度重视残疾等特殊学生参加英语听说机考有关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要积极与各区残联相关部门沟通,密切配合,为考生做好服务,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新华社圣保罗12月3日电(记者宫若涵)压腿、下腰、踢腿……在巴西圣保罗市一个舞蹈教室内,9名女孩在整齐划一地苦练这些舞蹈基本功动作。这些女孩最大的26岁,最小的18岁。她们并非全职舞蹈演员,而有着公司职员、在校大学生等不同身份。但她们现在都同属于一个团体——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2016年8月,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正式揭牌成立,这支新成立的艺术团整合了当地多个华人艺术团和武术协会,这几名女孩就来自该艺术团旗下、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华声舞校。11月29日,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的舞者在舞蹈教室里排练舞蹈。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在华星的这四年,女孩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演出,共参加了中华文化快闪、国庆、春节、巴西中国移民日等80余场演出活动。自2020年3月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巴西蔓延,圣保罗州政府开始采取社会隔离政策,文艺演出活动不是被取消,就是改在网络上进行,这给艺术团的演出和排练都带来了挑战。华星艺术团团长李青霞对记者说,今年8月下旬,为了庆祝将来临的国庆、中秋双节,也为了能在疫情阴霾下给华侨华人和巴西友人带来精神鼓舞和美的享受,华星艺术团舞蹈组的编导人员积极开展线上讨论和创作,演员们踊跃参加线上排练并各自在家完成视频拍摄。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诞生了舞蹈《疫情中的春天》和小舞接力《疫情笼罩的日子里》。不仅如此,早在今年年初中国抗疫最吃劲时,华星发起凝聚爱心共同抗疫的活动,为国内捐助了4万5千多个医用口罩。虽然姑娘们一直坚持线上排练,但由于效果无法与线下排练相比,在遵循巴西最新防疫政策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从11月开始,艺术团会在隔周的周日到舞蹈教室进行线下排练,并与线上训练相结合,为2021年“华星闪耀”春节系列活动做准备。11月29日,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的舞者在舞蹈教室里排练舞蹈。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李丹妮是这批姑娘中的领舞,也是编舞和舞蹈老师。她从7岁起进入华声舞校学习舞蹈,到现在已有17年。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彩虹色的绸带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形和波浪……这段彩带舞是李丹妮最喜欢、也是最拿手的舞蹈之一。回忆起刚学跳舞时,李丹妮说,自己在巴西土生土长、几乎不会说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不甚了解。“当时李青霞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渐渐地,我对中国民族舞蹈越来越喜爱,希望能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巴西人。”李丹妮在一家巴西公司从事经济主管工作,把有限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献给了华星艺术团。凭借天分和努力,她已经成为艺术团的骨干成员,还获得了多个国际华人舞蹈大赛奖项。11月29日,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的舞者在舞蹈教室里做基本功训练。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与李丹妮情况类似的还有24岁的诸思瑶、22岁的宋莹,她们都是华星艺术团的第一批小学员,如今都成为了艺术团的舞蹈老师,从幼年时的舞蹈爱好者成长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姐妹们在华星这个大家庭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开心的是每次受邀赴外地演出,不论是在路途中,还是在演出现场,我们都热情高涨,每个人都想着能在演出中展示最好的自己,也最大程度地将中国民族舞蹈的美呈现给观众。”诸思瑶说。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地成长,李青霞难掩喜悦和自豪。她说,华星以聚合艺术精英、传播中华文化艺术为宗旨,融合本土文化元素,为当地民众和华人社团开展中华艺术交流活动,培养华侨华人艺术人才。11月29日,巴西圣保罗华星艺术团团长李青霞(中)与团员交流。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李青霞介绍说,现在正在训练的华星舞蹈组青年班成员总共16人,此外还有中班和小班,再加上音乐组等等,华星的成员共有上百人,大家都在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聚是一团火,‘撒’是满天星。”李青霞指着舞蹈教室墙上的这几个大字说,当下全球依然被新冠疫情的阴云所笼罩,但她仍希望将中华文化艺术精华的“满天星”撒播到全球各地。(编辑:钱泳文、徐晓蕾;剪辑:王玉珏)。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据上海市作家协会消息,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于12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96岁。她曾出演《丽人行》《乌鸦与麻雀》《家》《聂耳》等经典电影,是一代人心中的“银幕女神”。黄宗英1925年生于北京,自幼爱好文艺。1941年在上海开启舞台生涯,凭借在话剧《甜姐儿》中的表演风靡上海。1946年,黄宗英凭借首部电影《追》步入影坛,之后参演了《幸福狂想曲》《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丽人行》《乌鸦与麻雀》《家》《聂耳》等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此同时,黄宗英在《文汇报》上连载了散文随笔《寒窗走笔》,开启了舞台、电影、文学的跨界生涯。上世纪60年代起,黄宗英专注于报告文学创作,并以《大雁情》《美丽的眼睛》《小木屋》《桔》等报告文学名篇引起文坛强烈关注,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此外,她还与徐迟、肖复兴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为了你,我的祖国》,与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在散文随笔方面,她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和《卖艺人家》,还创作了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萧军》和随笔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纪的禅思》。“一息尚存,征帆不落”。年过八十,黄宗英仍每日读书、笔耕不辍,时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2016年,她以92岁的高龄出版《黄宗英文集》。2019年,她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12月14日凌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逝世,享年95岁。她是风靡老上海舞台的“甜姐儿”,是《家》中的梅表姐,是《乌鸦与麻雀》里的官僚太太,是赵丹患难与共的妻子,也是获奖无数的报告文学作家。愿她一路走好!。
近日,2020(第二十四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举办,这场艺术盛事汇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多国知名艺术机构,为观众呈现多彩的艺术世界。展览现场还举办了2020上合国家儿童画展,传递上合文化,共筑上海精神。
【深一度】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刚刚过去的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冰火两重天”:传统文化产业受疫情影响,在寒冬中艰难维持;而互联网新兴文化产业却成为疫情“宅经济”的消费热点。旅游业也经历了疫情冲击中的艰难复苏,在挑战中不断发现新机、开创新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文旅产业将重整旗鼓再出发,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重构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将撬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供给优质产品,促进国内大循环镜头:当跨越千年的黄鹤楼遇上现代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夜色中点亮的黄鹤楼脚下,大鼓、二胡、琵琶奏响勇士曲,5D技术呈现出的飞鸟、锦鲤、龙门一一精彩亮相,带来穿越时空的音画对话,为武汉传统文旅地标增添了新符号。几个月来,光影演出《夜上黄鹤楼》一跃成为武汉新的热门旅游打卡项目,为夜间旅游市场打开新窗口。与此同时,武汉用文旅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经济复苏成效显著。武汉也因此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之一,为全国的文化消费作示范。从“消费券”到“购物节”,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探索“新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游船驶向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畔的梅口乡水际村游客码头。新华社发文化消费与普通商品消费最大的区别是直指精神和心灵,剧场演出、博物馆、视觉艺术、音乐、电影、节庆活动、体育休闲和旅游等,都直接反映居民幸福体验和生活质量。“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就是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在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邵明华看来,强调用市场去配置资源,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文化精品的消费,最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创新文化的激情迸发。上云用数赋智,顺应数字化大趋势镜头:辞旧迎新,B站的2021跨年晚会成为一个“破圈”的文化现象,一年前首次直播的人气峰值就接近1亿,今年人气峰值高达2.5亿,“人气爆棚”。最让人惊艳的是,今年的舞台上,昆曲、秦腔、评剧、川剧、河北梆子、京剧等传统元素与当代舞美艺术融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展现“Z世代”数字文娱的创造力。新生代在互联网大潮中乘风破浪,传统文化机构也随机应变,纷纷上云、用数、赋智,加大新媒体、年轻化传播。在疫情冲击下,线上演出成了传统演出行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最初筛选“库存”影音资料播放到主动推出全新作品,线上演出逐步转型,成为艺术机构逆势而上的全新突破点。疫情期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先在微信上推出了86期“线上音乐会”,还把延续多年的暑期艺术品牌“打开艺术之门”也搬至云端;国家大剧院的线上直播成为常态,“4K+5G”的技术提升,使古典音乐、原创舞剧都可在“空中剧场”欣赏,扩大了传播的广度,让艺术与观众隔空相伴。滑雪爱好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县的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内滑雪。新华社发疫情加速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倒逼传统文化产业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云展览、云演出、云论坛层出不穷;出版社变身为数据库;读者画像更精准,数据营销锁定消费者。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大趋势,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支撑,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文化形态和内容更新。为此,“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未来已来,内容海量、技术迭代、体验震撼,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重构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认为,全球文化市场的“最大变数”是文化价值链深度重组,由单一的“管道模式”变为多样的“网络模式”,发展的压力变成转型的动力,求变求新的改革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全新的数字生态中,是截然不同的算法、玩法和活法。适者生存,唯有开放思想,广泛合作,才能开创共赢之路,放大文化影响力。文化同根同源,融入区域大发展镜头:“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2020年岁末,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11个专栏36个项目,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明确了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旅游市场供给等几方面任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七大区域发展战略中,无形的“文化”举足轻重:文化同根同源,增强区域合作的凝聚力;文化培根铸魂,找到共同发展的向心力;文化赋能助推,放大区域协同的竞争力。邱玥制图“长三角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市场要素健全、市场创新机制活跃为特点的长三角模式。”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分析,上海文化金融发达,文化商贸以及高科技赋能文化业突出;浙江民营文化企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特色小镇,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结合方面非常突出;江苏的旅游业发达,历史文化名城繁多;安徽乡村旅游特色鲜明。三省一市既有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独到之处,互补性强,携手共同做大文化市场。从文化产业内部来说,要“独善其身”,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从文化产业外部来说,要“兼济天下”,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长城内外、运河两岸、长征沿线,文化精髓彰显,2021年将稳步推进长城、运河和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区域广泛、主题鲜明,国家文化公园不仅将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创造了实践基地。文化点石成金,振兴乡村大产业镜头: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松桃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靠“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养了近1万多名绣娘,带动了28个乡镇的3800名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由于带贫效果突出,石丽平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已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也成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乡村旅游业日益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单钢新介绍,文旅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将培育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品牌,还推出了全国300条各具特色的能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带贫富民效应凸显。“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专门提到“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2021年乡村旅游将继续发力,融合一二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乡村旅游也在持续升级:第一阶段是看田和吃饭的“农家乐”,第二阶段是游玩和放松的“乡村休闲”,第三阶段是民宿和体验的“乡村度假”,第四阶段是居住和生活的“乡村旅居”,吸引更多年轻人、艺术家走进乡村,让乡村更有活力。文化点石成金,赋能乡村振兴。融入现代传播,直播带货、短视频记录让农村乡野生活跃然屏上,人们可以隔屏欣赏田园风光,可一键下单采购农副产品,城乡的距离如此接近。文化IP融入村味、村品、村艺、村趣,创意点燃乡村,游客既可以感受田园风光,又可以体味未曾远去的“乡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乡村既成为城里人诗意的“栖息地”,又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讲好中国故事,服务文化强国大战略镜头:千年瓷都景德镇依旧是全世界陶艺家的“圣地”,每年来到景德镇的外国艺术家超过5000人。这些“洋景漂”在疫情期间依然情牵景德镇,虽然不能来到中国,有的通过视频参与线上教学和设计;有的在云上下单,让国内人才帮助进行产品研发和销售;有的还入驻线上陶溪川·景德镇国际工作室,通过直播讲座和线上艺术品商城等,拓展展示交流创作的新空间。“洋景漂”因为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情牵景德镇,自发对中国文化产生向往;而景德镇的吸引力不仅在于陶瓷本身,更在于基于手工制瓷业衍生出的独特中式生活方式。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凝聚了全世界喜欢陶瓷的艺术家。“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中国不缺好故事,但缺少会讲故事的人才和方法。特别要以外国人能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认为,这样的国际文化传播,不仅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民族文化,而且是在国家形象、对外开放、贸易投资、经济效益、文化安全、寻求共识等方面寻求突破,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凸显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基因与价值理念,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已经开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放大产业新格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步向建设“文化强国”进发。
本报电(文纳)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上海昆剧团携连台戏《临川四梦》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开启了其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浙江、陕西6省市37天的“致敬经典”新春巡演。同时,也拉开了上海昆剧团迎接建党百年、庆祝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和昆曲传习所创办100周年纪念演出的帷幕。《临川四梦》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包括《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记》和《牡丹亭》。四部剧作面世至今,《牡丹亭》保留了较多经典折子戏,《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记》传承下来的折子戏较少。上海昆剧团历年来致力于《临川四梦》的文本整编及舞台排演,2016年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上海昆剧团以逾10年积累、集合五班三代人才的力量,将《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引起观演热潮,连续创造戏曲演出票房纪录。此次北京演出期间,在面临寒潮、疫情防控的多重考验下,上海昆剧团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御寒防疫两手抓。据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这次演出涉及的服装道具量非常大,有800多套服装盔帽,仅《邯郸记》使用服装就近200套,《南柯梦记》100多套;而受南北方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乐器维护和演出调音、试音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全团人员齐心协力,将传统戏曲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现场观众。
《新神榜:哪吒重生》海报剧组供图国潮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将于春节期间上映。9日晚,“新封神·新国潮”全国路演来到西安,在西安博纳影城大悦城店超前放映了3D片段,引发业界、学界及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由《白蛇:缘起》原班人马历时四年打造,讲述了传统神话人物——哪吒在现代的故事,导演赵霁、艺术总监龟爷也特意来到现场与影迷交流。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是国产动画新派作品,曝光的片段显示影片颇具朋克气息。此外,大摩托、西装人物、具有叛逆色彩的“面具人”以及中国传统水墨画色彩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导演赵霁透露制作“现代版”哪吒故事的初衷,是好奇“如果古代神仙来到现代,会发生什么有趣故事?如果他们到了现代,一定也会产生很多好奇心”。赵霁还表示,哪吒是一位很有叛逆色彩的神话人物,他很喜欢1979年拍摄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在之前的《白蛇:缘起》受到观众认可后,就想把哪吒故事搬上大银幕。他坦言对老版动画片《哪吒闹海》有所借鉴,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国潮动画的延续。高燃炫酷的精彩片段,收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西安路演现场,两位影迷给导演赵霁、艺术总监龟爷送上皮影哪吒和剪纸凤凰,并道出哪吒与陕西的独特联系。《新神榜:哪吒重生》从《封神演义》当中汲取创作灵感,《封神演义》里的西岐,就是距离西安不远的岐山,而武王在岐山点兵点将,以哪吒为先锋,正是封神之战开始的标志事件。剪纸凤凰不仅暗含《封神演义》里“凤鸣岐山”的典故,同时也跟电影里的“新哪吒”一样,具有“浴火重生”的特质。两件意义非凡的礼物,体现出《新神榜:哪吒重生》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意义,也表示了西安影迷对影片的期待。记者张静。
中新网西安1月11日电(记者张一辰)“碑林是我给每位来西安旅游的外地朋友推荐的第一站。看不完的艺术学术经典,讲不完的人生历史故事。”西安“80后”徐峰坦言。10日晚,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专场”后,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再度开启“陕西之旅”,迎来“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场”。本期节目的国宝守护人通过该馆选送的石台孝经、昭陵六骏、颜氏家庙碑三件国宝,带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文脉的传承。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碑林既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有“四骏”藏于该馆。近年来,以《国宝档案》《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博物奇妙夜》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蕴含人文情怀与历史积淀的文博、文化类节目持续升温,通过情景剧、诗歌、舞蹈、绘画等形式,将严肃的历史文化内容变得“高而不冷”,在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的同时,用娱乐元素激活文化“软实力”。此前,陕西历史博物馆参与文博节目录制,该馆珍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等文物相继亮相,吸引了大批民众前往一睹真容,人气爆棚。“西安碑林是书法爱好者的圣地,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等代表作令人叫绝。”“陕西元素”频现文博类综艺,令书法爱好者李玉斌颇为欣喜,“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通过综艺形式向外界进行传播,也让很多受众从观看者变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说,电视及网络综艺节目呈现出不断细分的态势,文博、文化类综艺异军突起,得益于历史文化内核与创新表现手法的跨界融合,由知名演员演绎文物故事的形式,使文物从冷冰冰的书本、展柜中“跳”出来,通过文物引出历史,感知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元素。
艺术展1.2020上海青年版画展该展览从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的186位青年版画家的670件版画作品中,评选展出150件。展出的版画作品题材广泛、种类齐全、风格多元,兼具艺术性、思想性和创作性,既富含生活和时代气息,又有内涵的抽象表达,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于版画艺术创作的新思考、新尝试、新拓展,呈现出版画更多、更新、更丰富的艺术表达可能性。时间:2020.12.22-2021.06.28地点: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城南路1408号,综合楼一楼)2.奥斯吉美奥斯(OSGEMEOS)个展:“来者皆是客”该展览集中展出12组,约200余件涵盖大幅绘画、艺术装置、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介作品,聚焦展现艺术家通过对潜意识充满想象力的探索,挑战艺术传统,积极拓展艺术形态与社会边界的创作实践。同时,此次展览也是巴西著名街头艺术家组合奥斯吉美奥斯(OSGEMEOS)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大展。时间:2020.12.31-2021.02.26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3.“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本次展览特别挑选了安迪·沃霍尔最具标志性的玛丽莲·梦露、金宝汤罐头、鲜花、名人肖像、奶牛等系列作品72件,籍此对艺术家最内核的创造力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展览将向观众揭示日常生活之物如何突破艺术的藩篱,进而展示艺术家如何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进行颠覆性的挪用。时间:2021.01.01-2021.04.07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市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3号楼)电影展1.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法国电影大师展2021年1月9日至23日,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将在上海影城cinity厅、和平影都atmos厅举办法国电影大师展,这个影展将放映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雅克·里维特、侯麦的十三部长片和短片经典作品,共分七套节目呈现。所有拷贝均为数字修复版。时间:2021.01.09-2021.01.23地点:上海市新华路160号上海影城cinity厅/黄浦区西藏中路290号和平影都五楼atmos厅戏剧1.话剧:平凡的世界陕西人艺话剧《平凡的世界》大幕将启!该剧目由中国文学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110万字的巨著浓缩成舞台上170分钟的话剧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展现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喜哀乐。演出团队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担当,一部以陕西土地为背景的文学著作由陕西人自己来演,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原汁原味的《平凡的世界》。时间:2021.01.12-2021.01.13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597号)2.音乐剧:《小说》由郑云龙、冒海飞、黄冠崧等主演的音乐剧《小说》,讲述了人气连载小说《审判之罪》的作者格雷·亨特被发现在工作室里自杀,刑警休·戴克找到了小说编辑怀特·希斯曼,声称从格雷的书中发现了线索,并推理是怀特导致了格雷的死亡。一部引发众多杀人案件的小说,一对创作的伙伴,字里行间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罪恶之谜?当心中的正义扭曲,我们是否还能用一行字,改变一世界。时间:2020.12.24-2021.02.07地点:上海人民大舞台(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663号)音乐会1.余隆演绎丁善德和马勒丁善德是中国现代作曲界的先锋,也是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自幼跟外祖父丁善德学习,深得真传。余隆曾经这样阐述:“或许这就是血缘,我熟悉他的音乐语汇,同时也会大胆探索和尝试新的演绎方式。通过交流和改进,外公对我的处理方式很认同。”本场音乐会将上演邹野改编的丁善德艺术歌曲和马勒《吕克特之歌》,感受中外艺术歌曲的共振。时间:2021.01.15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近日,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在广州举行,本届艺术节分“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评比”“小剧场作品展播”“小型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大型旅游演艺评选”“十佳舞台新秀”“基层院团特邀展”“第十七届广东现代舞周”“优秀美术作品展”等八大板块,汇聚了122个剧(节)目、60场演出和1个展览。目前,由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设计制作的奖杯已经全部完成,放置在展室中,整装待发。花落谁家,令人期待!根据获奖等级,这些奖杯被打造成金、银、铜三种外观,采用文艺女神手托花冠从天而降为基本构思,盛开的鲜花既寓意花城广州四季花香,召唤艺术精品群英荟萃前来参加艺术盛会,又寓意优秀作品如鲜花绽放,将艺术之美带给人间。好的奖杯设计能够让艺术节活动的价值更加彰显,许鸿飞近年先后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感动广州教师表彰晚会、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等大型活动等设计奖杯,让这些活动增光添彩。(石磨坊)。
量子计算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网络(singularityhub.com)本报驻法国记者李宏策法国将数字化发展作为后疫情时代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量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法国索邦大学联合欧洲其他7个大学组成的量子研究团队,用一组仅2.5厘米长的铯原子阵列,使量子存储器的存储和检索效率达到创纪录水平,向未来建立跨越洲际的大规模量子通信网络迈出关键一步。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量子纠缠交换协议,有助于未来的量子互联网中,不同平台在复杂异构环境的连接。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球首次的开创性实验,演示了“混合”量子网络,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光量子信息编码方法结合起来,最终可实现更强大的通信和计算能力。法国和德国2020年6月共同宣布,将大力支持建立名为“盖亚-X”的云计算系统,加快“欧洲云”建设,减少欧洲对美国云计算服务的依赖,增强欧洲企业数据的安全性。按照规划,首批服务和应用将于2021年初开始初步使用。此外,法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军事应用。国防部长签署成立国防创新基金,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是该基金资助的主要技术。法国军事伦理委员会公告,法国军队获准研发“超级战士”,包括使用药物、假肢和植入芯片强化士兵的大脑和体能。
经过10多天的角逐,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圆满落幕。近日,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颁奖晚会在广州友谊剧院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薛晓峰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发表致辞。颁奖晚会通过精心编排,将获奖作品的精彩段落汇聚成一晚的华彩篇章,让台上台下一同重温了和本届艺术节相伴走过的美妙时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举办了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评奖、美术作品评奖、小型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十佳舞台新秀评选、大型旅游演艺作品评选、小剧场作品展演、基层院团特邀展、第十七届广东现代舞周等八大板块活动,集中展示了近三年来全省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优秀成果,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展现了广东文艺的繁荣景象。一、参与作品多,奖项覆盖广。本届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汇聚了来自全省的122个剧(节)目、60多场演出和一个展览,涵盖了粤潮汉雷山歌等地方戏曲以及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木偶剧等14个艺术品种,呈现出鲜明的广东特色和时代气息。除展演剧目,本届艺术节经各地和省直有关单位遴选推荐,有66个大型舞台艺术作品、493件美术作品参加了评奖(美术类评奖结果另文公布),117件小型舞台艺术作品、9个大型旅游演艺作品和25人次参加了评选。通过艺术节组委会组织初评、复评,评出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大奖2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12个、单项奖29个;评出“优秀大型旅游演艺作品”3个、“优秀小型舞台艺术作品”10个、“十佳舞台新秀”10人。经组委会合议,授予积极组织参加本届艺术节并取得优良成绩的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优秀组织奖”。另外,对在本届艺术节上表现突出的特邀主创、主演人员和曾经获得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等全国性重要奖项的本省演员共30人,授予“特别贡献者”称号。二、现实题材多,作品质量好。本届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以现实题材和革命题材作品为主,充分体现了舞台艺术创作观照现实、聚焦社会热点的特点。“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板块入围的35部作品,其中29部是现当代题材,占比高达82.3%。它们围绕时间节点,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出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真诚而热情地讴歌了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这些题材的作品不仅入围多,而且质量好。在获得剧目大奖和剧目一等奖的十部作品中,有九部为现实题材和革命题材作品,占据了90%的绝对比例,尤其是四部戏曲作品全部都是现实题材或革命题材作品,充分体现了戏曲现代戏创作水平在当下的迅猛发展和大幅提升,以及文化主管部门对现实生活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高度重视。三、传播力度大,关注人群多。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手段加大传播力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州、佛山、珠海、惠州四个地市16个剧场现场观演人数达3万余人。星海直播、移动粤享5G、文旅中国和南方+四大直播平台在线直播现场演出共计73场次,线上网络点击量达1200万人次。与此同时,八十余家主流媒体对本届省艺术节作电视、纸媒及网络报道累计近300篇,并引起了其它媒体的纷纷转载,截止目前(6日)为止百度搜索上本届艺术节的相关新闻链接达到26万余条,并在不断增加。本届艺术节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在新闻发布会、开幕式、闭幕式及整个艺术节期间通过最热门的今日头条和微信朋友圈投放宣传广告,全面覆盖广州、珠海、佛山、惠州四大会场的主流人群,广告曝光达到1100万人次。此外,本届艺术节首开官方微信公众号,22篇推送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多次。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爱护下,在广东文艺界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现场演出、在线直播、媒体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一个个奖项的揭晓和颁出,获奖者手捧文艺女神奖杯,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作为奖杯的设计者,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全程参与了这次盛会,并和获奖者合影留念,大家共贺本次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石磨坊)。
茹丝为孔子学院学生授课。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供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景。影像中国学汉语、参加“汉语桥”、留学中国、上春晚、弹月琴、参与“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担任孔院老师……茹丝被称作“非洲茉莉花”。和在天津攻读博士的茹丝联系上时,她正忙着为中国教育部举办的“来华留学70年”纪念活动撰稿,忙碌地查阅大量资料。谈起自己丰富的经历,茹丝用标准流利的汉语说:“中国文化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中。”她希望做一名非中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让更多同胞了解中国、爱上中国。凭着刻苦和坚持与中国结缘1986年,茹丝出生于肯尼亚。上高中时,她希望能学习一门外语,母亲建议她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肯尼亚,能到这些企业工作是很不错的选择。”茹丝平时也从电影和纪录片里对中国颇有了解,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于是,怀着“汉语梦”的母女俩专门前往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打听,了解到内罗毕大学正在组建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就兴致勃勃地报了名。2005年12月,这所孔子学院成立,茹丝成了学院的第一批学生。“说汉语真的很难,但更难的还是写汉字。”茹丝谈起初学汉语时的刻苦,“每天回到家,我都会把新学的汉字练上10遍”。经过反复练习,她逐渐发现中文的美,也取得不小的进步。在2006年举行的“汉语桥”比赛中,茹丝在肯尼亚赛区折桂,前往中国参加全球总决赛并获得优秀奖。“这是一份激励。看到其他国家的人居然能把中文说得那么好,我觉得我也可以,我必须更加努力。”这次中国行彻底改变了茹丝的人生轨迹。她因为“汉语桥”比赛获得奖学金资助,在天津师范大学完成了4年的汉语言文化专业本科学习,随后攻读国际政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4年,她回到肯尼亚,成为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教师。2019年,茹丝再次赴华求学,如今正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世界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茹丝说,多亏当初坚持学习汉语,她才能抓住许多难得的机遇。“当初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同学中,有20多人坚持了下来,”茹丝说,她的同学们现在都从事着与中国相关的工作,有的进入中国企业,有的和她一样担任中文教师,“我们用不同的方式,都投入到促进非中友好的事业中”。两次登上中国春晚的舞台“我在仰望,仰望远方,我的家就在那非洲大地上,学习汉语啊,学会了不忘,孔子学院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11年的除夕夜,茹丝同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了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段改编版的《月亮之上》让茹丝一展歌喉。“以前也上过大大小小的舞台,但能在亿万中国观众收看的春晚亮相,我还是既兴奋又紧张”。茹丝说,他们排练了一个多月,最后演出效果相当不错,春晚一结束,她就接受了中国和肯尼亚媒体的接连采访。但让茹丝想不到的是,她还有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机会。2013年的春晚,茹丝和李谷一及多位留学生一起演唱《难忘今宵》。“这是春晚的固定保留曲目,能和中国著名艺术家合作,太荣幸了。”回忆这段故事时,茹丝的语气中透出一丝骄傲,“我是唯一上过两次春晚的肯尼亚人”。此外,茹丝还是中国月琴和北京琴书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国传承人。中国民乐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古典意境令她沉醉其中,此前从未学过乐器的她专程前往北京学习月琴,“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演奏,让更多外国人听到这样美妙的旋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中国的发展故事讲给更多人茹丝已经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中国城市,“东西南北,我都去过。中国地大物博,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多姿多彩。”在众多到访过的城市中,茹丝最喜欢昆明,那里的气候令她想起故乡,而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深深吸引着她,她希望未来有机会深入了解和体验。天津则是茹丝在中国生活最久的地方,“天津是大城市,却没有北京那么快的生活节奏,居住在这儿特别舒服。天津人也特别热情,总爱和你聊上几句”。说起自己多次来华的感受,茹丝直呼“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太快、太大了:高铁网络遍布全中国,打开手机就能使用打车、共享单车、电商购物、移动支付等软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的中国就是我想象中‘未来的样子’,我想让更多外国朋友来这里看看。”2019年6月,茹丝参加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上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参观调研。“参加这次研修计划,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快速发展背后的故事。”茹丝说,她和不同国家的青年汉学家一同走访了许多地方:了解黄浦江上大桥的修建过程,参观中国制造大型客机C919的建造车间,在崇明岛上体验“新农村”的现代生活……“上海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新变化的缩影,处处体现着中国发展的巨大活力。”茹丝说道。当前,中国和肯尼亚的合作日益密切,蒙内铁路等重大工程有力地促进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让茹丝对共建“一带一路”有了更多的认识:“共建‘一带一路’为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质量很好的公路、港口、铁路。交通便利了,人们就有了发展的希望、致富的途径。”茹丝在孔子学院教过的很多学生如今都在中国企业工作,有些还成为蒙内铁路工程的骨干力量。她认为,中国和肯尼亚的合作工程让更多年轻人找到了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肯尼亚的年轻人从中国伙伴那里收获了知识技能,也收获了友谊,“这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联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现在,茹丝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参与组建了一个研究所,从事中国和肯尼亚在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的比较研究与合作。茹丝说,博士毕业后,她计划回到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继续任教,“从学汉语的学生到教汉语的老师,多年中国留学经历是我巨大的财富,我希望把所学到的知识回馈到课堂之中,让更多学生爱上中国文化”。
中国小康网讯记者郭玲深圳报道达芬奇的众多作品中藏着哪些神秘密码?为什么他说自己在工程学方面更有天赋?欧洲文艺复兴的同时期遥远的东方正上演哪些文化大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一场展览中寻找答案。经过数月的精心策展筹备,今天下午,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北京国研互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联合出品方共同主办的“《时光·宝藏—对话达芬奇》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在深圳市南山区欢乐海岸创展广场开幕,将带领观众开启历时3个月的美妙体验之旅。“活”起来的展览,众嘉宾体验360度光影震撼当风景、人像伴随音乐沿着墙壁铺满整个墙面,当天花板开始自由旋转,由达芬奇的绘画和发明组成的非凡艺术世界在头顶和四周360度“活”了起来。开幕式上,众多到场嘉宾共同体验了这场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带来的震撼效果。而当众多嘉宾穿过长廊来到另一端的展馆时,又会在“动”起来的《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中,感受东方山水的无尽魅力。作为展览出品方代表,《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对美的发现、体认、洞察和表达。此次的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以中国宋元两代三幅璀璨的国宝级绘画作品,对望处于同时间轴的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的代表作,通过科技赋能,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时空的中西方艺术对话。国研科技集团投资总监郑植表示,这是一场五百年前同一时间轴上东西方顶级艺术家作品的对话,这是一场五百年后全球同样经历疫情肆虐时对未来发展思考的对话,这是一场用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示解读东西方艺术不同魅力的对话,这同样也是一场东西方新媒体精英展示才智视野的对话。《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在致辞中表示,深圳作为系列光影展的首场选址,积极响应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既有助于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丰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扩大深圳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展览还收到了远渡重洋的礼物——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和意大利新媒体工作室团队的视频祝福。纳德拉感性地表示,这个沉浸体验呈现的故事是有关佛罗伦萨的,年轻且有才华的达芬奇来到这个城市中,在这里接受艺术培养后成为画家,展览用科技的魔法呈现了达芬奇的完整肖像,“在这里可以回溯达芬奇的时代,了解他的发明,这是一场充满惊奇体验的旅程。”走进达芬奇的世界,探寻“达芬奇密码”奔跑在达芬奇的画作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作为欧洲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留下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经典之作。和以往很多展览不同的是,此次沉浸式光影展引入了意大利著名新媒体艺术家族ARTMEDIASTUDIO的最新光影作品,他们利用新型光影技术制作的巨型沉浸式光影作品,一改往日静态参观的方式,用整体空间展示一张画作,将人们真正“领入”画中,动态地再现了达芬奇绘画中所创造的宁静、壮丽和激昂的世界,通俗地向观众讲述了他对于人体结构、工程学原理和透视技法巧妙运用的原理,让观众在娱乐体验的同时,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伟大思想,探寻达芬奇的艺术密码。虽然达芬奇是公认的伟大画家,但有趣的是,他本人却习惯将绘画放在所有学科之后,更倾向于展示自己在工程学方面的天赋和成就。达芬奇手稿中就有很多他的设计草图。作为亮点之一——展览特别邀请了和达芬奇家族有近500年世交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百年木工坊马特里家族,带来12件他们根据达芬奇设计手稿制作的原版等大比例机械实体模型。古坦克、飞行器、降落伞……达芬奇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都在这些模型中展示无遗。此次展出的原版模型从未在中国展出,也是首次在海外展出,非常值得期待。当东方遇上西方,资深策展人给出看展建议“这个展览很有意义,从策展人的角度,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对照来看。不论是技术还是艺术,中国都在给予世界新的可能性,但是它的基础是,中国青少年要更多地看展,由此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我们不仅仅向西方学习,很多中国的创新也非常重要。”作为国内资深策展人,今日美术馆荣誉馆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中心主任高鹏给出了自己的看展建议。此次展览的另一个特点是,这是国内首次将同时间轴的中西艺术内容呈现在同一空间的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展览中的东方部分,不仅在艺术内容上与意大利光影团队实现对话交流,更在光影技术的运用与艺术思维的表达之间了彰显了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的先锋态度。“我们希望观众在这个空间里多逗留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其间的意境。”展览总策展人苏磊表示,中国部分的展览中,创意性地用宋元两代的国宝级绘画作品对望处于同时间轴的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它们和达芬奇的手稿一样,如同蕴藏在时光中的宝藏,不断释放出东方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期待在中国经典艺术与达芬奇作品的碰撞与交流中,为观众献上一场集娱乐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高科技梦幻光影大展。“亲善大使孙楠现场献唱,与孩子们亲密互动古人眼里的海底是什么样子?为了让孩子们在展览中也能获得新奇有趣的观展体验,展览特别为他们设置了互动展区。新媒体艺术家将古画里的海底世界通过可互动光影加以呈现。在流动的图画中,孩子们可以尽情与各种奇趣的海底生物互动,重新了解和回望海洋的过去。展览特别邀请了著名歌唱艺术家孙楠担任爱心亲善大使。开幕式上,《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为爱心亲善大使孙楠颁发大使证书,孙楠还特别献唱了他的作品《亲爱的孩子》,并在开幕式后和孩子们展开互动,共同感受画作中的神奇与美丽。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连耀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巡视员梁宇,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汪盛东,中国当代黄河长卷画家成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赵准旺,中国美协河山画副会长、李可染画院研究员詹志峰,以及本次展览的联合出品方深圳心艺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姗姗、北京苑艺瑞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苑钧维等各界嘉宾莅临现场,见证展览开幕。《时光·宝藏—对话达芬奇》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北京国研互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深圳心艺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苑艺瑞博科技有限公司、意大利媒体艺术工作室联合出品。展期从2020年11月21日开始,至2021年2月26日结束。明日,公众观展将正式开启。
在对来自40多个城市的104名音乐人调研后,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张丰艳近日发布了《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透露,过去一年,中国音乐人来源于数字音乐平台或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收入呈上升趋势,但目前音乐人的音乐收入仍处于偏低水平。事实上,这种状况一直都存在着:一方面音乐人的门槛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音乐版权的收入日趋两极,使得音乐人音乐收入偏低、个体之间收益差异加大。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让音乐版权规范使用、版税大幅提高,这种现状是有可能改变的。而前提就是作品够好、音乐人够优秀、音乐平台够支持。音乐收入偏低知名音乐人年入不超十万元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虽然杜撰的内容更多,但事实上,对音乐人来讲,他们追寻诗和远方的同时,“便士”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音乐平台都有帮助音乐人靠音乐挣钱的项目,比如,腾讯音乐的“原力计划”、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以及即将关停的虾米的“寻光计划”。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在线音乐付费率已从2018年的3.8%增长至8%。《报告》透露,2020年有超过七成的音乐人从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数字音乐平台获得收入。但仅靠用户付费难以养活大批的音乐人,音乐人的收入状况仍不容乐观。据《报告》,有52%的音乐人没有音乐收入,24%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占总收入的5%以内,7%的音乐人音乐收入占总收入的6%-20%,仅7%的音乐人音乐收入占比达到100%。音乐人音乐收入偏低状况实际上已经持续数年。创作过《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经典歌曲的知名音乐人李广平,近十年来,每年靠写歌和版税取得的收入不会超过十万元,而他在歌坛已经打拼数十年。其他默默无闻的从业者,其收入状况也就不难猜测。在接受采访时,李广平表示,以音乐为生的人基本上是音乐教师,音乐创作者和歌手能够靠音乐赚钱的人不会超过10%,大部分会以第二职业养活自己。“我自己也很困惑,音乐人收入这么低,为什么我们每天还有那么多歌曲上线,这制作费用是哪里来的?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版权收入两极化有人年入500万有人可能只有几毛钱资深音乐经纪人梁熠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职业音乐人的收益大致分为以下几块:版权、制作、ost(原声配乐)、演出等。梁熠说,现在音乐人和平台的版权合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点击分成;一种是平台付制作费买断。点击分成方面。近几年,数字音乐的一大特点就是:头部热门(如周杰伦、五月天等的作品)版权价值不菲,腰部、尾部(新人或者不知名的音乐人)作品则无人问津。调查显示,90%的歌属于“停尸房歌曲”(歌曲发表后无人问津、没有点击率、没有数据),无点击数据就无分成,只有大约10%的歌曲才会有收入。近年版权分成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歌手高进创作的《我们不一样》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走红后,一年拿到的分成高达五六百万,但这是个案。更多创作“停尸房歌曲”的音乐人,一年的版权收入可能就只有几百元,甚至几元、几毛。资深音乐策划人、北京宇悦文化唱片总经理晓飞就说,前两天看到有些已经很活跃的音乐人在网易上年收益仅为1.7元。至于选择平台买断模式,一般一首歌的费用从2万到5万不等。未来如果这首歌红了,分钱的事就跟音乐人没有关系了。如果平台跟唱片公司谈打包,唱片公司再去跟个人结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音乐制作人张亚东曾对这样的合作模式提出过质疑:版权费用逐轮高涨,大部分音乐人未能得到实惠,很多音乐人和唱片公司签了“一锤子买卖”,音乐发表之后的收益几乎和音乐人无关。于是,很多音乐人跳过唱片公司和版权方直接签约,但新人的永久买断仍在继续,老音乐人的生存状态也未因此改变。新人缺乏渠道热搜来得快去得快没播放量就没收入歌曲点击量少,歌手演出自然也不可能多。梁熠指出,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商演都愿意邀请有经典代表作的老牌歌手或者是唱红所谓“口水歌”的歌手,多数独立音乐人很难靠商演赚钱,有一部分只能依附于音乐节。另外,数字音乐平台的注册音乐人数量继续增长,仅网易云音乐一家音乐人数量已高达20万人。以前新人可以通过节目宣传、落地签售、歌友会去建立知名度,现在的新人没有节目能上,签售、歌友会也很少,只能依赖互联网,但是互联网每天的信息量太多,很容易就被淹没。“其实版权收入的游戏规则没有变化,是传播通路变化了。核心问题还是整个行业推广渠道没有了,现在大多就是买热搜和投微博kol(微博大号、红人、大V账号),但热搜来得快去得快,信息基本不会延伸到对作品的关注和留存新听众,独立音乐人也没钱,更没法买这些,就更没人听到。”梁熠说。这样一来,又形成恶性循环:新人歌曲难以深入到二、三线城市被大众熟知,在音乐平台就没有播放量,自然没有版权收入。晓飞也认为,中国音乐版权与市场价值确实存在不对等的问题。纵观近年来所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就会发现都是一批人做的,所以歌也是千篇一律。在他看来,音乐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创作工业链条,从词曲样带诞生,到大众听到成品环节庞杂,“我们需要让有音乐天分的人以各自能力擅长去补充市场需求,而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去出一首歌、上一次综艺。如果音乐孵化从根本出发,我们会看到无数的多元音乐人,自然也能出现好的作品。”晓飞说。改变现状方法规范版权+好的作品音乐收入就能提高音乐人音乐收入偏低的状况是否能改变?梁熠认为,音乐人是不是有音乐收入,其实跟明星能不能大红大紫一个道理,不可能所有的艺人都名利双收,也不可能所有的音乐人都能靠音乐赚钱、发财。“毕竟这是市场竞争,总会有人被淘汰。对音乐人来说,要么坚持,可能某一天突然有一首歌红了,开始赚钱了;要么放弃,但是在他放弃的同时,还会有很多新的人进来。”梁熠认为,音乐人一方面如果能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待到大众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真正培养起听歌付费的习惯,音乐收入也是有望可以提高的。音乐人李广平也承认,改变音乐人音乐收入偏低的状况,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各大网站、电视台、电台等媒介的音乐版权能够规范使用,让版税大幅度提高,音乐创作人就会有希望;与此同时,可开发一种让下载的歌曲及时变现、使词曲唱和制作单位都能赚钱的模式。“比如,一首歌曲上线后,就像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一样,你下载或打赏了,钱能够给到音乐人。”除前文所介绍的高进外,国内其实还有不少以音乐获得可观收入的音乐人:吉他手李延亮去年几乎承担了很多大牌演唱会的吉他演奏、音乐制作人龙隆担任了深圳卫视年代秀音乐现场、华晨宇演唱会等的音乐总监、制作人,相信他们将获得可观收益。“只要平台不把重心全放在某个知名艺人的作品上,而是放在有创造力的音乐作品以及背后的创作链条上,音乐人就一定能赚更多的钱。万能青年旅店数字专辑上线一周销售额超过800万元,为什么他们没上过一次综艺、没有什么所谓的热搜依然可以这样?因为中国听众是有个性的,也是尊重知识的力量,愿意为文化买单的。”晓飞说。
1月10日,北京铁路公安局以视频连线的方式,组织全局开展重温入警誓词活动。近日,该局共举行升警旗、悬挂警旗仪式182场,警歌合唱活动187场。1月10日是我国第35个“110”宣传日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连日来,全国铁路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铁路公安局统一部署,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以“一心为民110,砥砺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了升警旗、唱警歌、重温入警誓词、举行民警从警纪念荣誉仪式等十个系列教育庆祝活动,进一步筑牢忠诚警魂,激发民警斗志。在活动中,上海、广州、西安等铁路公安局组织升警旗仪式。太原铁路公安处邀请12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警种的老、中、青先进典型民警代表,召开了“不忘从警初心,牢记警察使命”主题座谈会,讲述成长故事。深圳铁路公安处走访慰问两位90岁高龄的第一批深圳铁路警察,送去温暖的祝福。丹东铁路公安处表彰2020年度成绩突出的6个集体、35位民警,营造积极向上氛围。柳州铁路公安处融水站派出所组织全体民警在纪念横幅上签名留念。库尔勒铁路公安处阿图什站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开展以“致敬警察节,做忠诚卫士”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1月10日,拉萨铁路公安处扎西央宗、孙焱玺、马晓琴3名民警一起集体生日,许下美好愿望。白城铁路公安处在K1189/90次列车上,为年轻女警徐文雅送去生日蛋糕。各地铁路公安机关围绕人民警察节主题,组织举办了书画展览、诗歌朗诵会等文化体育活动。济南铁路公安局举办了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艺术作品展,层层评选出的92幅优秀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展现了多彩的警营文化。西安铁路公安处利用网络视频系统,组织57个单位代表队的325名民警,举办了以“践行训词精神、铸就忠诚警魂”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海拉尔铁路公安处以“我们的节日我们的精彩”为主题,举行了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文艺演出。锡林浩特铁路公安处开展主题作品征集,共收到100余部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青年女警庄家雨通过漫画视角,生动形象地记录下铁路警察的故事。衡阳铁路公安处开展了“学党史、强纪律、铸忠诚”主题知识抢答赛。麻城铁路公安处20余名青年民警在麻城北站广场,激情朗诵原创诗歌《我们骄傲,我们是人民警察》,抒发对警察职业的热爱。奎屯铁路公安处塔城站派出所联合车站开展了趣味体育健身活动。南京铁路公安处海安站派出所、杭州铁路公安处常山站派出所、徐州铁路公安处茅村站派出所组织民警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各地铁路公安机关还积极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让警民心更近情更融。成都铁路公安局所属的成都、重庆、贵阳、西昌四个公安处邀请了300多名退休老民警重回警营,与青年民警一起升警旗、唱警歌。贵阳铁路公安处龙里北站派出所邀请贵州省龙里县第五小学师生代表跟随民警一起值勤,让小学生增强了安全感。怀化铁路公安处邀请民警家属进警营,体验民警工作,进一步赢得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奎屯铁路公安处克拉玛依站派出所邀请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的15名小学生走进警营,零距离感受警营。佳木斯铁路公安处开展“警宝进警营,成长伴你行”系列活动,让小警宝们增长了见识。与此同时,各地铁路公安机关还积极开展“五进五民”活动,走进车站、列车和沿线村庄、学校等广泛开展110宣传。1月10日,北京铁路公安处组织民警在管内11个车站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共制作了55块宣传展板,发放了6000余分“致广大旅客的一封信”。北海铁路公安处博白站派出所组织民警来到木垌小学开展“不忘初心110,铁警护您平安行”主题宣传活动,向500余名学生传授自我保护技巧。牡丹江铁路公安处海林站派出所民警颜秉鑫、刘彪走进海林市石河小学,通过趣味故事为小朋友们讲解法律知识和防护常识。1月10日,重庆铁路公安处文艺小分队踏上高铁列车,通过自编自演的情景小品,让旅客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防疫防盗防骗知识。南宁铁路公安处组织文艺小分队在南宁东站,通过歌唱、舞蹈、魔术等节目,让观众大饱眼福。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处组织文艺小分队在D6968次列车上,开展防电信诈骗和防盗知识宣传,还表演了多个文艺节目,让旅客回家的路更加平安、有序、温馨。(通讯员梁西征)。
一眼千年,荡气回肠,承载着华夏千年文化的《国家宝藏》,用时尚鲜活的综艺形态,全力解密和激活古老深沉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家宝藏》第三季经过了660天精心策划,近600人共同努力,近300个没有一丝懈怠的日夜,时隔两年,《国家宝藏》第三季终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国家宝藏》第三季携手九座历史文化遗产,带着27件国之瑰宝,将继续与观众共话国宝前世今生,探讨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节目一经播出,成为大众讨论,为电视荧屏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丰盛的历史文化大餐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星火2017年《国家宝藏》第一季开播,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带我们走过华夏文明的腹心,领略“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2018年《国家宝藏》第二季开播,继续为我们讲述文物故事,看遍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盎然生机。2020年《国家宝藏》第三季将视野延伸到中华大地上的九座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600年的紫禁城、930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苏州古典园林、1300年的西藏布达拉宫、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2500年的曲阜孔庙孔林孔府、3200年的广汉三星堆、3300年的安阳殷墟……精心选取的9座历史文化遗产、类别丰富的27件国宝文物将穿越千百年历史长河,以生动的历史演绎、扎实的历史视角,展现遗产文物的魅力。以史为镜,可鉴今朝。让文物活起来,用生动鲜活的呈现方式讲好文物故事、展现文化遗产魅力,是《国家宝藏》的初心。《国家宝藏》便以“国宝守护人”的经典节目模式,用创新的综艺形态演绎的传奇故事,串联每一个守护者的讲述,点燃延续中华文明的灿烂星火。第三季中,“国宝守护人”冯小刚、张子枫等演艺界人士分别“代言”27件国宝,通过艺术化的历史演绎、跨学科的立体解读,揭示国宝的基因密码。节目中,从张国立再次担任国宝发起人,靳东作为第一个嘉宾,阐述自己守护的国宝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三足鼎;到张子枫化身清代女数学家王贞仪讲述“金嵌珍珠天球仪”的故事;再到曾在拍摄《大腕》时路过午门、如今成为“午门”守护者的冯小刚出场……节目组可谓耗费心思。借古喻今、讲述文物“前世今生”、将观众视野从单一的故宫带至中华大地上的九座历史文化遗产,是这档节目相较于之前两季作出的些许改动和“小心思”设计,同时,也是该节目目前备受好评的重要原因。明星演员们极其有趣的“场景重现”和背后的匠人故事俘获一大批具备高审美标准的年轻人。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国家宝藏》的表现方式,让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观众的喜爱。谈起节目的创作初衷,《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表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作为媒体人,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传承好它们。于蕾表示,与前两季不同的是,第三季最大的变化是主角。“节目筹备期我们一直在思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了什么,我们怎样把它展现到节目里。”于蕾说,相比于前两季更多聚焦于博物馆及馆藏,在第三季中,节目组将中华文明放置到人类文明的坐标系里,选取中华大地上的9座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历史人物、文物,尽可能还原可活化的历史场景,展现文化遗产作为文明结晶和文化景观结合体的独特魅力,体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每座遗产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都很重要。我们的选取也不存在硬性标准。只不过是从节目呈现的丰富性、表达的多元性出发,希望所选的遗产在地域、年代上有所区分,可以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文化风貌,呈现千姿百态的样子,为观众呈上一道丰盛的历史文化大餐。”于蕾说。此外,在《国家宝藏》第三季中,科技元素也越来越多。于蕾介绍,节目组全部翻新了舞美系统,并运用虚拟视觉技术,力求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科技和文物艺术品的发展要统筹兼顾。”国宝背后的故事是文化遗产守护者的人生“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这是主持人张国立的开场白,“年轻”是《国家宝藏》对观众的一个承诺。这也就意味着它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大家认识文物,了解中国文化。节目中以演员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讲述文物宝藏的故事,其中还加上博物馆专业人员对于文物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刻入”观众的脑海中。《国家宝藏》让原本尘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物,说出了一个个“前世今生”的故事,而泥土色是考古学最生动的底色。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以文物保护为己任,勤恳钻研,甘愿奉献,守拙抱朴,不计名利,这是如樊锦诗一般的代代文博人、文物保护者、考古学者等历史工作者的生动写照。近1700年,是敦煌莫高窟从十六国前秦时期始建到当代走过的风雨历程;近57年,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自1963年大学毕业前往敦煌工作至今的奋斗岁月。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北大毕业后,她抱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这样的信念,扎根戈壁沙漠。樊锦诗讲述道:“改革开放前,敦煌研究所的职工,过着住土屋、喝咸水、点油灯的日子。没有卫生设备,物资匮乏、环境闭塞、荒无人烟。”在敦煌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樊锦诗与夫、子分为三处。面对现实问题,她也曾有所犹豫,但对于敦煌石窟的热爱与历史工作者的责任感让她留了下来,并为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保护付出终生的努力。樊锦诗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2019年国庆前夕,她成为42位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是其中唯一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已经年过耄耋的老人说:“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我对生活中的穿衣饮食都不在意,心中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敦煌石窟。能为敦煌做贡献,是我最大的喜悦、最大的安慰,我已年过八十,如果还能为敦煌石窟做点事,我将继续尽我微薄之力。”作为《国家宝藏》第三季中文物“今生故事”的讲述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摄影师赵震分享了他为将近8000尊兵马俑办身份证的故事。为了最好的自然光线一等就是一年,他在节目中发出感慨:“我拥有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每当透过镜头看着兵马俑的眼睛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当说起自己发现兵马俑脸上2200年前的工匠指纹时,他激动到哽咽,“有一天拍着拍着,我一抬头就看见一尊俑的脸上有指纹,那可是2200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指纹啊!当看到那种景象的时候,时间已经消失了,就在同一个位置,他刚刚离开,而我就踩在他的脚印上。”面对潜心探索的文博前辈和珍贵异常的国宝文物,于蕾及制作团队,也用扎实的文物考究工作并邀请资深的专家团队,为节目专业性护航。第三季前期的探索筹备就花了近2年时间,2020年2月项目开启后,团队克服疫情困难,打了一场攻坚战。“每个编导做一期节目就好像读了个研究生,从查阅典籍、整理资料,到通过视频远程调研、和专家案头座谈,再到结合传播规律到社交网络平台寻找观众兴趣点、脚本撰写,团队经过了无数波折和考验。”于蕾说。此外,《国家宝藏》第三季,9位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团为其保驾护航,大量的一手文献资料为节目奠定立身之本。于蕾介绍,针对每一个历史细节,小到人物扮演的服化道,大到历史人物、文物故事,节目组都尽全力核实、查证。“传承内核”与“创新表达”拓展文化类综艺的发展空间近年,“文博进校园”议题屡屡被提及,成为大家关注探讨的话题。“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蕴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重要阵地。在此前的《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研讨会上,多位嘉宾和专家共同讨论了博物馆通过与《国家宝藏》合作进校园,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与传承。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说道,从传播上,特别是从青少年学习的角度,没有比《国家宝藏》更适合的文化传播媒体题材,让人们理解和了解宝藏,“在这个解读和阐释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文化、把这些深奥的东西用简单沟通的话说出来。”作为一个创新模式,《国家宝藏》的效应不仅是激活传统博物馆和带动观众人数增长,更带给了博物馆新的发展思路。原来博物馆做展览都是说教式的,板着脸做教育,“如今,我们已经尝试开始把嘴角打开,笑着脸给孩子做展览”,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这样评价节目对他们的引领和启发。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也表示,节目拥有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优势,激活了传统博物馆运用媒体传播的新方式,把我国众多优质的博物馆所蕴藏的文化资源背后的故事和内容“带出圈”,而这种出圈效应则直接激发了众多青少年对历史文物、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据悉,《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中的新爆款:它先后走进中国香港国际影视展、法国春季及秋季戛纳电视节、英国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地,办过推介会、研讨会、展映会、音乐会等。同时,节目与BBC合作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也已顺利播出。此外,节目还译配了俄、西、阿、法、英、日、韩、意等多语种节目版本,陆续在海外发行。这几年,伴随着文化综艺类节目的热播,“寻宝之旅”悄然升温。不少地方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转身。那些联名手办的畅销、那些打卡之馆的热闹,呈现出现象级文化节目的赋能之力,展示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机。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近两年来“国潮”文化成为市场中的风口。此前,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中显示,一二线高线城市年轻女性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更为明确,是国潮文化商品的主力消费人群。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博物馆IP的跨界商品销售额占整个文创类商品市场份额的72%。这意味着,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大环境。在千帆竞发的国内综艺市场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悄然崛起,让先人远香今仍酣,也成为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一盏盏路灯。传承文化内核与创新的表达形式,将碰撞出更为灿烂的火花。如何用现代眼光、创新理念、前沿技术来重新审视、挖掘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考验的不仅是创作者的学识和眼光,更考验着创作者的格局和智慧。展望未来,期待有更多优秀文化类综艺绽放荧屏、深入人心,让我们拭目以待。节选自:天津日报2021年1月5日第10版。
“这几天他们怎么不来看我了?”89岁的张奶奶在丰台区康助护养院已经住了两年,子女众多的她习惯了每天都有家人前来探望。最近,见不到家人的她总是不停地念叨。社工郑小娟守候在她身边,想方设法陪她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养老机构近期再次实行封闭式管理。相比起一年前,各方有了更多应对经验。工作人员尝试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引导,抚平老人内心的焦躁与不安,为他们带去慰藉和温暖。观察从三言两语感受老人心态在首厚大家朝阳公园社区,再次启动的封闭式管理已经持续半月有余。作为护理部主任,凌晓晨一直默默关注着老人们的举止变化。“很多时候,老人有情绪变化并不一定会主动说出来,需要我们从细微之处观察。”去往餐厅的电梯处,工作人员总会热情迎接,三言两语的问候中,便能察觉出异常。凌晓晨发现,廖阿姨就有些特别。“她很体谅孩子,不希望给他们添麻烦,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夸孩子。”但有一次,凌晓晨感觉廖阿姨言语中透出的情绪格外高亢,于是立即跟护理员了解情况,得知老人的孩子最近并没有跟老人联系,“我们推测,老人其实非常想孩子,但又怕打扰他们,内心非常矛盾,这才极力自我安慰。”很快,凌晓晨与廖阿姨的孩子取得联系,老人当天便接到了孩子打来的电话。“那天晚饭前,当我们再见到廖阿姨时,发现她满面春风,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跟之前的状态完全不同。”凌晓晨感慨,不少老人正像廖阿姨一样,性格要强而内敛,即使想孩子也竭力隐忍,这就需要身边的工作人员心思更缜密些,读懂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面对封闭式管理,同样忐忑的还有老人的家属。“林叔叔和付阿姨住进来不久,孩子本来就不放心,毕竟老人适应新环境要更困难一些,再加上付阿姨刚做完股骨头置换术,家属又不能进来探望,格外焦虑。”考虑到频繁视频通话并不现实,也容易打乱老人的生活节奏,凌晓晨就跟同事们一起把老两口的照片和视频拍下来,制作成小合集发给家属,“包括康复的过程,可以直观地看到老人从卧床过渡到推着助行器走,再到偶尔可以松开助行器,家属有空的时候能反复看,逐渐打消之前的担心和顾虑。”尽管机构开设有专门的手机课堂为老人提供指导,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辟配备大屏幕的房间,由工作人员协助他们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但凌晓晨明白,并非所有的老人都能接受这样的方式。87岁的王奶奶便是例外。“老人还有个姐姐,已经90多岁,本来打算姐俩一起住进来,但后来姐姐家的孩子希望把老人接回东北养老,临走前老姐俩特别希望见上一面。”经过与家属沟通,工作人员最终决定让老姐俩在大门口见面。“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让两位老人真真切切见上一面,老人的心结就这样解开了。”在凌晓晨看来,封闭式管理挡住的是疫情,却不能挡住爱与温情。倾听一通热线接了三个半小时“疫情期间,由于探视管理严格,消毒落实也更到位,老人感冒等情况明显减少,但心理问题确实越发突出。”身为专职社工,郑小娟每天从早到晚与老人相伴,经常给老人做心理疏导,“第一步就是倾听,让老人先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压抑的情绪有地方宣泄。”而这也是北京首厚康健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中心总监程华面对的工作之一。“去年5月,我们特意开通了一条热线,就是考虑到在那之前持续封闭式管理,老人心理压力比较大,迫切需要有宣泄的出口。”据程华统计,热线启用以来,已经累计接听数千分钟,最短的电话也有四十分钟,最长的达到三个半小时,“老人给我们打了三个半小时之后,我们跟老人确认是否需要作为正式投诉内容进行处理,老人很明确地说,其实不需要处理什么,只是想要说出来,说完就舒服了。”这次机构再度封闭,程华发现热线接听量虽然并没有明显变多,但单次时长陡增,老人情绪的激烈程度也有所提升。“没有经历过封闭管理的人,很难体会到他们的痛苦。而我们这边的工作人员是陪着老人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的,所以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知道对老人来说,视频通话和见到家属真人感觉肯定不一样。”热线这端,三名专职人员用最大的耐心接纳着老人的复杂情绪,“我们之所以叫400热线,而非心理咨询热线,就是为了不让老人产生抵触,从而更好接受。”事实上,在这里还有很多与心理相关的工作都被精心包装。“比如往事人生访谈录,会去跟老人聊人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在此过程中,老人可以自然而然地打开心扉。还有幸福读书会和艺术鉴赏会,则是通过文化活动的机会,让老人在分享中得到疗愈。”程华坦言,这些工作看似都无“心理”二字,但都在做心理服务。引导积分兑换调动老人勤社交“总结疫情以来的经验,我们发现围绕老人所做的心理工作不只是负面情绪的倾听和疏导,还要有积极的老龄观,也就是正能量的培育和引导。”在程华看来,后者恰恰是机构养老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老人如果在家里,哪怕两个月不出门,也不太会有人干预,但长此以往,对老人的健康不利。特别是一些老年男性,长期一个人闷在家里,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等老年性疾病。”程华说,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会努力为老人创造机会,邀请老人出来参加活动,享受社交服务,“哪怕老人不喜欢跟太多人打交道,只喜欢看书,我们也会帮老人交一两个好朋友。可以是志趣相投的老人,也可以是员工,让老人不被抛弃或遗忘,这就是我们所秉承的独立支援干预理念。”程华谈到,机构在为老人提供独立生活方式和空间的同时,也会为老人提供专业力量的支援和干预,帮助老人往好的方向转变。“我们会用积分兑换的方式鼓励老人参加活动。每参加一次,就可以把积分存入‘时间银行’,打印出存折,定期兑换生活用品,以此调动老人的积极性,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起来,从而忘却烦恼。”首厚大家朝阳公园社区院长谭疆宜说,机构再次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各项活动也在进行相应调整,“元旦期间,我们本来安排了一场新年音乐会,邀请志愿者过来为老人做音乐鉴赏活动,但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音乐会后来改在线上进行,由社工带着老人在多功能厅一起完成,氛围也很好。”这个月底,一场大型的线上朗诵会还将隆重推出。“我们把老人和员工编成不同的节目小组,同时联系街道和养老驿站,内外打通,做一次开放式的活动,让大家一起讲一讲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和经历,通过诗歌等形式表达出来,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应对此次封闭。”谭疆宜谈到,去年疫情期间,机构曾策划云赏花、云品茶等,通过视频连线,尽可能丰富老人的生活,“春节前后,我们还将策划一系列活动,包括给老人拍照片、写对联、猜灯谜等,持续时间会从腊月初一延长到正月十五,让老人不寂寞。”本报记者宗媛媛。
12月的上海,即使寒冷逐渐降临,也一定挡不住大家热爱生活的激情~还在考虑接下来一周去哪?不妨来看一看小编为你推荐的近期展览和演出吧!艺术展1.回眸——张乐平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是否还记得儿时的连环画上那个坚强又聪明的三毛?“三毛之父”张乐平的作品在上海向公众展出了!本次展览展出了先生国画、剪纸、时装设计、战地速写、插图等作品400余件,还包括60幅《三毛从军记》原作!时间:2020.11.10–2021.1.3110:00-18:00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5、16展厅门票免费2.莫奈《日出·印象》展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油画原作150年来首次登陆中国。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本次展出的同时还有多幅莫奈经典力作,全面重现莫奈的创作故事。时间:2020.09.17-2021.01.0310:00-18:00地址: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3楼BundOneArtMuseum3.设计与奇思:装饰之自然本源在展览中,观众将开启自然与超自然的对话,体味诗意的大自然如何与我们的日常设计对象融为一体,并进入以设计和创新技术打造的美妙奇幻世界。在此,自然、科学、工艺与艺术相互碰撞激荡,构筑起一个前所未有的不受年代和媒介束缚的跨界场域。时间:2020.11.12-2021.02.28地点:西岸美术馆3号展厅4.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文物248件,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时间:2020.09.15-2021.01.10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临时展厅门票免费话剧1.话剧《上甘岭》原创话剧《上甘岭》以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惨烈的胜利之战“上甘岭战役”为背景,以最为平凡的普通志愿军人在战场上的真实事件为基础改编而成。本剧以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为主场景,讲述一位极具人物特色的炊事班长老马、坑道里唯一一位学生气质的女卫生员,一个被俘虏的美国伤员、一群钢铁意志的志愿军战士,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通讯联络的狭小坑道内,顽强对抗敌人,奋力坚守坑道。时间:2020.12.18-2020.12.1919:30;2020.12.2014:00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音乐会1.【晚高峰音乐会·肆】乐圣本场晚高峰音乐会距离“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日(12月16日)只差两天时间。在乐圣诞辰之际,一起用美好的音乐叩响2020特殊“命运”的门。时间:2020.12.1418:30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2.家庭音乐会百老汇之星的诞生本场“家庭音乐会”将“百老汇选角”搬到了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上,运用独家创作的舞台布景带给孩子们沉浸式的体验。时间:2020.12.12-2020.12.1310:30、14:00、17:00地点: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音乐立方3.柴可夫斯基三大经典《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交响音乐会俄罗斯伟大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他一生写了三部舞剧音乐:《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时间:2020.12.18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
“文艺女神”奖杯11月12日上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广东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将于11月20日至12月6日在广州、珠海、佛山、惠州等地举办。广东省艺术节创办于1984年,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届,是我省最高水平的专业艺术盛会、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13届。艺术节见证了一批批文艺新人茁壮成长,一批批广东本土文艺精品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大舞台。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许鸿飞设计的“文艺女神”奖杯揭开面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树在发布会上表示:“与往届相比,本届艺术节内容更丰富、重点更突出、覆盖面更广。”即将到来的第十四届艺术节在大型舞台艺术板块、美术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形成以大型舞台艺术、小型舞台艺术、小剧场、旅游演艺、美术书法、十佳演艺新秀六大基本板块为主体,现代舞周、基层院团邀请展为补充的艺术节活动内容架构,成为进一步面向全省所有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的“艺术的盛会”。其中,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书法作品将参加评奖,小型舞台艺术、旅游演艺、十佳演艺新秀将进行评选,小剧场作品、现代舞周、基层院团将进行展演。值得一提的是,为培养打造广东省优秀艺术人才队伍,本届艺术节首开先河,面向一线舞台演员推出“十佳舞台新秀”评选,为优秀演艺工作者提供优质展示平台。发布会上,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为艺术节设计的奖杯“文艺女神”也揭开面纱——“文艺女神”头顶花冠,双臂展开——这座纯铜打造的奖杯,通过“花之女神”寓意广东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盛景,为本次艺术节增添了新光彩。45场精彩演出轮番上演艺术节期间,观众将欣赏到45场精彩文艺演出和1个“优秀美术作品展”。其中包括了现代舞周邀请的国内各现代舞周节目,以及来自广东全省的41个大型剧(节)目和41个小型舞台艺术作品,涵盖了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山歌剧等地方戏曲,以及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木偶剧等14个艺术品种,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主创阵容强,呈现出鲜明的广东特色和时代特征。本届艺术节不仅集中展现三年来我省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也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深刻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审美变迁。作品中,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现实题材,更有紧紧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的红色革命题材作品。此外,本届艺术节为适应文旅融合发展需要,还首次增加了旅游演艺、小剧场、小节目等相关板块。
“幼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人。”日前,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西南大学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万适龄幼儿。到今年,幼儿园或将缺少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超过300万人。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胥兴春指出,按国家规定,幼儿园需全面落实“两教一保”,即一个班级配备两名专任教师及一名保育员。但受限于经费和人手短缺,不少幼儿园只能做到一班一位教师、多班一位保育员。幼师缺乏,直接影响幼儿成长和教育,也限制了幼儿园发展。长远看,更不利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如何让幼师职业健康平稳发展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困境: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每天至少工作9个小时。”提起自己的工作内容,北京某幼儿园的侯老师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清晨7时15分是侯老师一天工作的开始。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幼儿园对班内环境要求提高不少。进班之后,“开窗通风、打扫教室,取回消过毒的毛巾、水杯,所有准备工作要在孩子入园前完成”。7时30分,侯老师来到园门口,迎接孩子们入园。根据幼儿园实行的接送制度,她和同事需要将每个孩子接进班里。12时10分是午睡时间。教室恢复一片安静,忙碌一上午的侯老师得以喘息片刻,开始吃午饭。下午4时45分,侯老师和另一名班主任将孩子们护送到每位家长手中后,还要回班做好清洁消毒和当日记录总结。至此,一天工作才算结束。“每个时间点都有具体安排。”侯老师介绍。除加餐、午饭、午睡等日常事宜,老师还得带领孩子们参与多项游戏和体育活动。“保障人身安全只是基本要求。”她说,“幼师必须根据幼儿最近的发展目标,随时调整活动内容,并对个别孩子予以指导。”每天晚些时候,侯老师要在家长群里推送当天的照片、汇报当天孩子们所学。“父母对幼儿在园表现很关心:孩子有没有认真吃饭、情绪高不高,这些都可能成为大家私信我们的原因。”侯老师解释,有时仅一个晚上就要同两三名家长进行电话沟通。“琐碎而精细,容不得一点马虎。”一句话道出了幼师、保育员的日常工作状态。然而,多项学界调查研究及不少幼师却指出,该行业薪资待遇与工作付出并不成正比。这一点在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民办幼儿园教师及贫困地区幼师等人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家住浙江的幼师田老师反映,经同事们对比计算,非编制幼师薪资待遇比编制内幼师少1/3到1/2,两者间具有明显差距,她对记者直言:“不提供满意的薪资,又没有编制,老师们自然有想法。”工作压力大与回报不理想这对矛盾,导致很多幼师纷纷离职转行,也令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望而却步。胥兴春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只是幼师短缺原因的冰山一角,归根结底,是幼师收入与付出不平衡而导致的人才短缺。因此弥合幼师、保育员人数缺口,重点在于提高薪资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纾困:在吸纳人才上下功夫2020年9月开学季,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往届普高、中职毕业生以及具有高中毕业证或同等学力的农民工、企事业单位人员等扩招。录取后,将接受幼师专业教育,属全日制大专学历层次。2020年10—11月,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分两批次扩招,吸引社会人士进行全日制学前教育学习,毕业后由学校发放国家承认、经教育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专科毕业证书。2019年,中职院校开始应教育部要求,增设幼儿保育专业,并逐步将学前教育专业转设成幼儿保育专业,重点培养幼儿园保育员。这一做法颇有深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教师学历以专科为主,占比达58.5%,撑起幼师行业人才供给的半边天。中高职院校“开源”,以往无法从事相关专业学习的往届生、社会人士被吸纳进来,自然为幼师行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但对农村及偏远地区来说,职业院校扩招并不足够。由于经济条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幼师资源匮乏现象也比城市更加严重。如何填充这片“洼地”?各地政府摸索出一条公费培养乡村幼师的路径:2015年,湖南省将学前教育专业纳入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计划;2018年,山东省启动乡村幼儿园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免学费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至乡村,逐渐地,这些地区的师资获得有效补充。2020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400名彝区困难家庭初中毕业生,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乐山市实施中职教育“同心春蕾班”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安排他们到峨眉山市旅游学校接受3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职教育。学成后,这些毕业生将回到美姑县,反哺家乡幼师事业。从人数看,400人的规模不够大,但这一举措,释放出四川省努力缓解师资紧缺局面的积极信号。未来:全面提高幼师薪资待遇2020年9月,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湖滨幼儿园教师史老师收到一份1万元开学“礼包”,其中包含一次性奖励2000元和每年发放一次的奖金8000元。原来,江北区教育局2020年推出一项政策——为辖区内非编教师设立“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制”,并出台《江北区学前教育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规定,教育局为“教坛新秀(含技能大赛)”中获市、区级奖项的非编幼师,每年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励金,存入年金个人账目,共发放5年。史老师曾于2020年初参加此次比赛并获二等奖,“礼包”正是由此而来,与她同期受益于该奖励的编制外幼师还有18人。每年8000元,5年下来就是4万元,史老师表示,作为合同制教师收到这笔奖金,证明政府对非编教师的认可和提高大家待遇的决心,也能充分激发编外幼师提高业务能力的热情。但奖金只是暂时性的,从根本上改善教师薪资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目前,不少地方激励民办园申请认定普惠性幼儿园,或可看作一种有益尝试。通过补助,幼师和保育员收入有所保障,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政府补助为兜底这部分教职工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上述政策为幼师带来短期可见的权益,那么推进幼师“正高”职称评定,则更注重培养其长远职业发展。在潜心研究幼儿教育的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园长邹老师眼里,“正高”曾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过去,幼师发展有限,职称评到“副高”就到了头。不过在2020年,经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她获得幼儿园正高级教师资格,成为一名乡村幼儿园高级教师。该省教育厅数据显示,此次参评的268名教师中有11位幼师。这些都得益于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向幼师尤其是乡村幼师进行政策倾斜。早在2013年,江苏省就率先制定《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为幼儿园教师打通参评“正高”的职称通道。近年又不断优化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结构比例,提高“正高”幼师所占比例。同时,江苏省人社厅和教育厅还联合印发《全省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大乡村教师职称政策倾斜力度,在探索解决幼师发展的问题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健全职称层级、打通幼师职业发展通道,老师发展有盼头,工作更踏实,做起研究来也更有劲头了。胥兴春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国内学前教育行业逐步探索并提高教师各方面待遇。得益于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师待遇有了很大提升,尤其近两年,更是得到中央和地方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202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五章第四十二条、四十八条、四十九条分别就幼儿园教师的职务评聘、工资福利及其他待遇予以说明,以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改善幼师及保育员的福利待遇,可以期待,日后相关政策出台将有法可依。社会热议政府、学校、幼儿园须“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幼教人才。可成立由教研机构的学前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学校和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机构,来调研人才需求、修订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团队、建立实训基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安徽省政协委员、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蔡荷芳目前一些地方在组织幼师事业编制招考时,将门槛设置为“本科学历”,这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以及相关院校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冲击”。因此,招聘幼师要人尽其才、不唯学历,社会大众也应转变观念,给予优秀的学前专业专科毕业生更多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浙江省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董刚作为幼教培养源头的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既有开阔眼界又能胜任最基础保育工作的综合人才,要求学生均衡发展,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都要有所涉猎。而步入工作岗位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要做好“回炉重造”的准备,通过师徒结对“传帮教”的形式,淬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于园长、办学者的培训。——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水榭花都幼儿园园长苏秀山生源质量影响培养质量,也就影响未来岗位能力。相关部门要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和政策,优先录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鼓励、吸引更多喜欢幼教的学生前来;制定定向招生和公费资助制度,并针对农村地区幼儿教师进行专项培养,扩大免费师范生规模和范围;加大对独立设置的师范专科学校特别是幼儿师专的扶持力度,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安徽省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孙诚。